近日,福州一家名为同福医口腔门诊的民营口腔机构,接连陷入两起医疗纠纷。八旬老人柯女士种植牙五年内三次修复失败,深陷修复噩梦;福清市民吴先生遭遇“30年质保”承诺“陷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19年,福州的柯女士在福州同福医口腔湖东路店接受种植牙手术,花费近6万元植入5颗种植体。术后半年安装牙冠后,问题接踵而至:首次牙冠仅维持半个月就脱落了,第二次松动距离第一次修复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年多后,种植牙第三次掉落,柯女士在老伴的陪同下,第三次来到同福医口腔门诊。
后来,该口腔门诊的负责人郑院长来了,在了解完情况之后,院长当即做了个决定。
柯女士说,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间的门牙为何不能修复,可是郑院长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如果想坚持种牙,只能把左侧上牙拔掉几颗,再一并重新种植。
但柯女士考虑到自己已经这么大年纪,还要再拔牙并没有同意这个方案。无奈之下,她选择了院方提供的另一个方案佩戴活动牙,但这却对她咀嚼食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直到2024年初,他的儿子回到家,看到柯女士的面部有些凹陷,一步步追问才得知这个遭遇。于是,他们一家找了福州同福医口腔湖东路店的一位店长协商此事。
柯女士说,他们在和林店长沟通了三个多月后,2024年6月,福州同福医口腔医院的一位姓郭副总出面跟他们沟通此事。院方提出由三甲医院拔牙后,柯女士可返院由专业团队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的治疗方案,费用均由同福医口腔门诊承担,但他们拒绝书面承诺治疗效果和术后保障。最终,柯女士一家没有接受。
柯女士的儿子林先生告诉记者,看着八十多岁的母亲被牙齿折磨得实在痛苦,他就带着母亲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重新做了一副活动牙。2024年11月林先生再次向郭总提出自己的诉求,郭总表示需要向公司汇报。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应了。今年3月,林先生再次拨打郭总电话,但是一直没有接通。随后,记者跟随林先生来到了福州同福医口腔湖东路店。工作人员表示,此前沟通此事的林店长已经离职,新店长黄女士表示她需要了解一下事实情况,并向上级反馈此事后再做答复。林先生告诉记者,3月24日这天,黄店长在电话中告诉他总经理还在国外出差。
无独有偶,福清的吴先生在同机构遭遇了种植牙质保“罗生门”。
2019年,他花费3.2万元种植6颗德国种植体,工作人员曾口头承诺“30年质保”。
2025年2月,种植的三颗牙齿突然整体脱落了,他马上来到了福州同福医口腔门诊,想着赶紧修好掉落的三颗牙。可门诊却说,要修补得另外掏钱,这让吴先生有点蒙,不是说好质保30年吗,怎么还要收费?吴先生说,当初之所以愿意花高价种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承诺了30年的质保期。
可现在原先口头承诺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根本联系不上,同福医口腔门诊也压根不承认这个口头约定。那么,情况到底是不是如吴先生所说呢?记者跟随吴先生,来到了福州同福医口腔门诊进一步了解情况。
院方否认对吴先生种植牙的质保承诺,称系统记录仅为5年质保期。而且吴先生5年的质保期已经过了,现在维修,需要额外收费。
工作人员表示,或许当初员工与吴先生沟通时,双方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所表达的是种植牙可使用30年,并非质保30年,而这期间配件损坏需花钱进行更换。但吴先生却觉得当初员工故意欺骗他,才导致如今的这般局面。双方经过沟通后,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工作人员表示,这次他们会为吴先生提供免费的补牙服务。但下次若牙齿再度损坏,则需要另外收费,在此之前,还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吴先生必须撤回之前在12320平台对他们的投诉。吴先生拒绝后,纠纷陷入僵局。
对于此事记者也咨询了福建亚太天正律师事务所的齐鑫民律师,齐律师表示,首先,吴先生要整理保存手上的证据,包括种植牙合同,以及相关的诊疗凭证以及付款凭证还有双方沟通的微信聊天记录,以及相关的通话录音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纠纷解决机制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对于今后消费者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律师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家在选择医疗机构的时候,要优先选择公立医院或者是口碑良好、规模较大的连锁机构,这类的医院和机构,往往会有更好的诊疗水平和更标准的服务流程。其次,在面对医疗机构的宣传时,要警惕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的风险,例如零风险或者是终身质保等,这就应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具体的说明,然后落实到书面的文件之中。
柯女士花费六万多元种植牙齿却陷入长达六年的折磨,种植牙频繁脱落断裂,院方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家属介入后仍陷入“医疗拉锯战”......福清吴先生轻信诊所“30年质保”口头承诺,花3.2万元种牙后维修遭拒,院方推称仅5年质保。这两起纠纷不仅暴露出福州同福医口腔门诊在技术把关、术后跟踪及纠纷处理上的严重失职,更折射出口腔医疗行业服务规范与监管机制的不足。对口腔机构而言,诚信经营才是立足之本,为眼前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终将自毁口碑。相关部门需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服务标准与纠纷处理机制,让消费者摆脱“维权靠曝光”的困境,真正实现明明白白消费。唯有专业担当与透明沟通,才能重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来源:福建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现场》
记者:李欣锐、张耘祎、林锦洲、郑佳慧
编辑:陈馨凝
审核:卢和光、周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