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南部海域,两岸10艘战舰对峙

两岸军舰对峙,为何解放军只派二三线战舰?美军的突然撤离,让“台独”大破防。

在周二的文章中提到过,两岸10军舰爆发对峙,当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峙场景,今天补充一些细节。

图片

据悉,解放军这次动用了5艘战舰,包括1艘052D型驱逐舰、3艘054A型护卫舰和1艘053H3型护卫舰。

台军派出的5艘军舰中,仅能识别出其中3艘的型号,即“济阳”级护卫舰和2艘“沱江”级小型导弹舰。

为什么解放军在靠近台湾时只用了二线或三线的主力舰呢?

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虽然被称为二线,但它们的功能并不弱。

052D型主要用于防空反导,而054A型则有反舰、反潜和点防空的作战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感到意外的是,053H3型护卫舰也被调动了

这种已经服役多年的老旧舰艇,排水量才2300多吨,其整体作战能力与更轻的056型护卫舰相差无几。

为何选择这种配置?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台军现有的水面舰艇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装备像解放军的055型或052D型这样的现代化区域防空舰艇。

台军的许多主力舰艇实际上是美军的旧货,例如“基隆”级驱逐舰,其实就是“基德”级的翻版,而“成功”级和“济阳”级护卫舰则是从“佩里”级和“诺克斯”级改造而来。

这些舰龄普遍超过40年,早已接近其设计使用寿命。

台湾的造船能力有限,无法独立建造大中型先进舰艇,即便造出来,也难以配备先进的指挥和火控系统。

因此,岛内转向建造小型舰艇,比如“沱江”级小型导弹舰。这些满载排水量仅600多吨的小舰艇,本质上是一种快艇,装备却异常齐全,包括76毫米舰炮、“密集阵”近防系统以及多达16枚“雄风”系列反舰导弹。

如此密集的武器配置,意味着它们续航能力不足,更是一旦遭到攻击,很可能发生剧烈爆炸的“火药桶”。

面对这样一种对手,解放军自然没有必要动用最高端的055型万吨大驱,连动用052D都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

不过,考虑到地理位置的敏感性,解放军还是派出了一艘052D型,以提供区域防空支援。毕竟,对峙海域距离台湾本岛较近,有被岸基反舰导弹袭击的风险。

在实际战斗中,如果台军发射反舰导弹,052D型驱逐舰凭借其“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足以拦截2至3艘“沱江”级导弹艇的齐射攻击。

之后,解放军舰队可以快速反击,以体积和防护力都有限的“沱江”级为目标,很可能在第一波攻击中将其击沉。这样一来,剩余的台军舰艇将面临只有投降的局面。

就在两岸军舰对峙之后没多久,又发生了一件让岛内“台独”大破防的事情。

近日,驻扎在日本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撤离,这让“台独”如遭雷劈。

但其实美军此次撤离并非突然决定,早在2006年,美日就已达成协议,计划将驻扎在冲绳的部分美军陆战队员转移到其他地点。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这一计划一直被推迟。比如,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因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陷入僵局,导致转移搁置。

直到今年,两国才在一次重要会谈中确认要推进这一转移计划。这也意味着,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布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据报道,第一批大约100名海军陆战队员已经开始向关岛转移,计划中的9000人将逐步撤出冲绳,其中一部分会转往关岛,另一部分则前往夏威夷等地。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大陆军事能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其导弹打击能力的增强,使得美军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

可以说,中国大陆的军事发展已经对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岛链”战略构成了挑战。

美国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所谓的三条“岛链”,其中“第一岛链”对于遏制中国大陆的作用正在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军事存在,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

然而,对于台湾地区来说,失去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前沿驻防,不仅让一些人感到安全感的骤减,更面临潜在的孤立风险。

台当局长期以来依赖美国的军事支持,把“第一岛链”看作是一道地缘政治屏障,然而现实是,美国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协防台湾。

多项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并不赞成为了台湾卷入直接冲突。

即便是特朗普在任时,也没有明确承诺美军会保护台湾。这意味着,对于台当局而言,寄希望于美国的军事干预并不能保证其安全,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台湾当局试图通过增加“保护费”来换取美国更坚定的支持,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确保“台独”的安全。

有评论员指出,这种依赖美国的策略,只会让台湾更加脆弱。

美国的所谓“保护”只是一个幌子,其真实意图是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制造矛盾,把台湾变成一个“刺猬”,甚至是“豪猪”,希望以此来牵制大陆。

还是那句话:“倚美”越深、“毁台”越甚,“台独”最终只会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