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色列对“抵抗之弧”的一系列暗杀行动令人唏嘘,那现在的俄罗斯也不遑多让了。
12月17日凌晨,莫斯科市梁赞大街上,一声巨响打破了寒冷夜晚的宁静。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将军被当街炸死,莫斯科也不再安全。
一辆停在居民楼门口的摩托车突然爆炸。当时,俄军高官伊戈尔·基里洛夫将军和他的助手正走出住所,结果不幸被炸身亡。
这起事件不仅夺走了他们的生命,还造成了周围建筑的严重破坏,窗户破碎,入户门损毁。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现场工兵在处理爆炸后的残骸,而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迅速对此立案调查。
这起恐怖袭击在莫斯科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毕竟基里洛夫是俄乌战争中遭遇暗杀的最高级别俄军官员之一。
他曾是俄罗斯核生化部队的司令,多次对乌克兰进行严厉指控,称其制造脏弹并计划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
基里洛夫将军甚至揭露了美国在乌克兰设置生物实验室进行研究的行为。
关于这次爆炸的责任归属,有报道称实施者是一名乌兹别克斯坦公民,而这名嫌疑人被指控受乌克兰情报部门指使,承诺成功完成任务后将获得巨额报酬并前往欧盟国家居住。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背后或许不简单。那么,美国在这起事件中有没有扮演角色呢?
对于这一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回应称,美国与此事件无关,
然而,俄方发言人扎哈罗娃对此表示不屑一顾,称美国的说法可笑。她指出,美国持续支持和援助乌克兰,包括经济与军事方面,却从未谴责过基辅的任何激进行动或针对他人的暗杀计划。
有趣的是,美国也将基里洛夫之死定性为恐袭,但在乌克兰宣布对此负责后,并未对其进行公开谴责。这样一来,美国似乎想传递一个信息:他们与此事毫无关联,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对国际社会。
俄方怀疑此次事件是乌克兰所为,正巧在爆炸发生前,基里洛夫刚刚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列为刑事案件的“缺席嫌疑人”,责备他与自俄乌冲突开启以来的数千起案件有关。
这些案件涉及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战线上的所谓化学武器使用问题。
这里介绍一下基里洛夫,他从1987年便开始服役,2017年晋升为中将,并担任“三防”部队司令。在军旅生涯中,他以公开揭示美国及其盟友在乌克兰进行的生物实验而闻名,这些实验涉及高致病性病毒和细菌。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基里洛夫原本计划在爆炸当天参加国防部的简报会,介绍“对俄罗斯领土可能的恐怖袭击”。
然而,他却没能等到向大众通报这个威胁,就遭遇了这场致命袭击。这让他的死显得格外悲剧。
更令人深思的是,乌克兰近年来频繁被指控涉嫌对俄方关键人物进行暗杀,比如著名的圣彼得堡咖啡馆爆炸以及克里米亚大桥事件。
不难猜测,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或许就在背后主导这些行动,毕竟他在使用炸弹和其他暴力手段针对俄要员时十分“娴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里洛夫的死亡暴露了俄罗斯在内部安全防护上仍存在漏洞。
然而,这也反映出乌克兰当前战场形势的严峻。面对正面战场的失利,乌方似乎开始寄望于通过暗杀或破坏活动来提升己方士气,同时制造恐慌,以此抑制俄罗斯的攻势。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发动袭击的时间往往与其在前线受挫的时机相吻合。当莫斯科遭到无人机袭击时,布达诺夫甚至公然在社交媒体上放言称,乌克兰将迅速做出回应。这样的话语无疑是为了震慑俄罗斯,展现乌克兰并未被击垮。
基里洛夫的遇害对俄罗斯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损失,但这并不是近期唯一的案例。
在他被炸死之前,另一名重要俄方人士、俄罗斯火星设计局的专家沙茨基在莫斯科郊外遇害。
这位负责巡航导弹现代化的科研人员被枪杀后,一些乌克兰媒体迅速曝光了他的尸体画面,并宣称事件是乌方策划的结果。
这些事件几乎让人笃定乌克兰情报部门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俄罗斯的核心人物上。对俄罗斯而言,如何防范无孔不入的乌克兰间谍似乎已经成为比拦截乌军常规打击更为头疼的问题。
在莫斯科连续发生暗杀案件后,普京显然会要求俄情报部门加强戒备,并准备适时反击。
普京近期在一场会议上明确表示,俄罗斯愿意在所有领域对敌展开反击,包括军事、文化和经济等领域。
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战争已持续多年,俄罗斯仍具备一定的反击能力。但鉴于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相对劣势,普京的主要反击策略预计还是集中在军事上。
最近两个月,俄军在库尔斯克和顿巴斯地区的攻势有所加剧。特别是在库尔斯克州,乌克兰的控制范围明显缩小,俄军逐渐逼近东乌极具战略价值的红军村。
若能全面收复库尔斯克州,俄罗斯将在谈判桌上占据更多主动。攻克红军村则可能切断乌克兰的重要经济命脉,对其战争资源形成长远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