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鸭子”何以成为南京的“美食名片”?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鸭子”何以成为南京的“美食名片”?

来源:交汇点新闻

提及南京人最喜欢吃的美食,大概就是鸭子了。在南京,有着“无鸭不成席”“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的说法。烤鸭、卤鸭、盐水鸭、鸭血粉丝汤……各种各样的鸭店开遍南京的大街小巷。据南京鸭业协会统计,如今南京人每年大概要吃掉1亿只鸭子。那么,“鸭子”为何会成为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为什么南京水西门的鸭子格外出名?

古籍中,最早记有南京鸭肴的有六朝时期的《陈书》《南史》《齐春秋》。据《陈书》记载:梁敬帝绍泰二年,也就是公元556年,后来成为陈朝开国皇帝的陈霸先,率军与北齐十万大军在玄武湖一带决战,当时将士们饥饿不堪,士气极为低迷甚至根本无法出战,危情之时,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后为陈文帝)给前线将士送来了三千斛米和一千多只鸭子,最终靠着几块鸭肉的加持,让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以南方政权的获胜而告终。

自宋代起,鸭子就已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明代以后,南京鸭子的烹饪技术达到了巅峰,相继出现了烤鸭、板鸭、盐水鸭、叉烧烤鸭等不同制作方法。明初,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吃烤鸭,稗官野史中说,朱元璋“日食烤鸭一只”。明成祖朱棣迁都时,还不忘把烤鸭师傅带上。

清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鸭子的记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青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他在《红楼梦》提到了酒酿清蒸鸭子、鸭子肉粥、燕窝鸭子热锅等十几种与鸭子有关的菜肴,这些记载着大量南京风情特色的鸭子菜肴,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清代中期前后南京地区的“食鸭热”。

那为什么鸭子会成为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相传明代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湖熟鸭子的生长速度已经跟不上南京人对鸭子的“痴迷”,不得已只能从苏北的兴化和高邮等地进口鸭子以补缺口。这些鸭子从苏北出发,刚踏上路程还只是一个个毛绒绒的幼鸭。路上成长,到达南京时已可以宰杀。南京夏季酷热,鸭子性凉,不仅十分消暑,还可以调理体质,补体液,这一习惯就流传下来。

说起南京鸭子的身世,还经常绕不过水西门这个话题。水西门的鸭子为何如此出名呢?这与水西门的位置有关:水西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京城城墙之一,地处内秦淮河的出城口,还是当时南京重要的水陆货物集散地,运鸭船顺江进入秦淮河可直达水西门码头。

盐水鸭最能体现鸭子的本味,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必须活鸭宰杀,再经腌制、老卤浸泡等多道程序,强调“炒盐腌、老卤复、风的干、煮的足”。所以食肆和小贩必须每天进货以保证食材的新鲜,沿河催生了许多鸭行和鸭店,水西门码头便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鸭血粉丝汤,也是南京的招牌小吃之一。鸭血粉丝汤最早是镇江落第秀才梅茗所创,他创的这道鸭血粉丝汤,还曾经被晚清 《申报》 第一任主编蒋芷湘题诗称赞:南京人因为爱吃鸭子,本着物尽其用的理念,用鸭内脏,鸭血做出了鸭血粉丝汤,小小一碗粉丝汤,却把鸭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汤汁,吸一口粉丝,咬一块鸭血,让人拍手叫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