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周村古商城里的非遗故事:“用锣必用周村锣”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张厚新
“咣~~咣~咣~”
“周村开市喽!今日无税!”
每天清晨,几声浑厚圆润的虎音锣让沉睡了一宿的周村大街慢慢热闹起来。
周村鸣锣开市很有讲究,手锣声小、苏锣声低,只有这虎音锣——锣声宛如虎啸,浑厚悠长、声声动人,这便是周村铜响乐器的精髓所在。
11月6日,在位于周村古商城的鲁东乐器厂门店,记者采访到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义东先生。
蒋义东1979年1月接替父亲进入鲁东乐器厂,这一做就是四十余载。谈起周村铜响乐器的历史,蒋义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周村有色金属铸造业有千余年的历史,生产铜响乐器也有400多年的传统。据记载,早在明代周村就有铜响器加工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周村铜响乐器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产量曾达全国同行业之首。1956年,二十五家铜响业户联合组建成立周村鲁东乐器厂,成为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有企业。
1956年,周村铜响乐器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周村鲁东乐器厂为大型史诗《东方红》剧组试制成功军乐钹,改变了我国军乐钹依靠进口的历史,当时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的表扬。
“用锣必用周村锣。”这是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全国戏剧界流传的一句话。在数百年的周村铜响乐器生产历史上,全国的名流戏班都曾慕名前来购买周村锣。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所在的戏班都曾先后派人到周村买过锣。1960年,梅兰芳到淄博演出,称赞周村锣的音色好、共振好,振奋人心。
1970年,鲁东乐器厂再创辉煌。这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世瞩目。通过人造卫星向全球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同时响彻太空。然而,极少有人知道的是,那美妙动人的音符,正是用淄博周村鲁东乐器厂研制的编钟演奏的。
近些年,随着铜响乐器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加之铜响乐器的多道工序需要纯手工制作,工作繁琐辛苦,工作环境差,却又对技术要求高,曾经在周村遍地开花的铜响乐器行业渐渐没落。
原国营鲁东乐器厂因经营不善破产已10余年,作为一个老匠人、原国营鲁东乐器厂的老职工,蒋义东把面临绝迹的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重新拾了起来。1995年,蒋义东自筹资金成立周村东盛民族乐器厂,从事周村铜响乐器的制作生产。200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厂更名为鲁东乐器厂。2006年,周村铜响乐器的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铜响乐器的制作车间位于周村南郊镇小方家庄村,蒋义东和儿子蒋皓旭以及为数不多的工人,正一锤一锤地敲打着曾经辉煌的周村铜锣,担负起挽救、传承周村铜响乐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谈及周村铜响乐器与周村古商城的渊源,蒋义东告诉记者:“周村铜响乐器起源于周村,是我们周村土生土长的产品。铜响乐器最开始的生产、经营、交换、学习的场所就是现在的大街、银子市街、后街等。现在,之所以把门店选在周村古商城,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寻到它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