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淄博新时代 党报记者在路上|从车间到田间:笔尖上的奋斗与梦想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杨秋云

从入职报社至今,我一直奋战在新闻一线。

图片

产经部是挑大梁的部门。今年4月初,我前往江西景德镇进行采访。三天里,我每天辗转于多个采访地点,晚上10点后才能回到宾馆。整理当天的采访录音,梳理笔记,寻找新闻点,时间不知不觉滑向凌晨两三点。采访结束后,我撰写了《探寻“陶瓷+文旅” 出圈背后的深层逻辑》等三篇稿件,为淄博陶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这是我作为党报记者在路上的一段旅程,虽然辛苦,却甘之如饴。

4月底,岗位调整,我来到文旅全媒体中心,最初像被丢进了“文字炼丹炉”。文化观察、周末副稿、新媒体稿、深读稿、经济微观、策划稿、组版……啥都得干,还得干出花样。

“五一”假期,直播成为了传统媒体人转型的试金石。在海岱楼钟书阁,我这个没有出镜经验的人,就这么被拉上了“战场”。从最初的“赶鸭子上架”,到直播结束后兴奋地给自己比了个“耶”!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自我突破,更是传统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

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推进。我跟随普查队员们的脚步去普查。在高青石槽遗址,当时正值三伏天,树林内蚊虫肆虐,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出了痛痒的“红包”;在淄川的大山深处,普查队员们沿着陡峭的山坡一寸一寸地检查,每一个数据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作为记者,我被深深感动。

近半年来,我撰写的《“C”牌城市崛起,淄博缘何成为性价比之城?》等一系列稿件,深度剖析淄博的城市魅力;参与“探访文化遗存现今模样”等策划,深入淄博大地,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撰写的《淄博很 City,欢迎来 Happy》等新媒体稿件,吸引了多个景点前来请求上“头条”……

从车间到田间,从经济发展的前沿到偏远的大山深处,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岗位不同但初心不改,在路上,继续挥洒汗水与智慧,书写淄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