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长子死在圈禁中,雍正即位后,是怎样对待他的8个儿子的?

胤禔因一时的冲动与愚蠢,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更在壮年之时被幽禁至死。他一生子女众多,共生了15个儿子,其中有8个长大成人。他的后代们在他的阴影下,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在雍正皇帝的治下,他们大都经历了被观察、被教育,有的甚至经历了被利用、被提拔的复杂过程,他们的命运都因胤禔的失败而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胤禔的这15个儿子在雍正帝的统治下,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图片

一、胤禔为什么会被幽禁?

胤禔是庶出。他的野心和狠心堪比嫡出的皇子。

胤禔的生母是惠妃乌拉那拉氏,内务府正黄旗人,她与清太宗继妃乌拉那拉氏、孝烈武皇后阿巴亥系出同族。惠妃出身低微,她的父亲索尔和只是个五品郎中,惠妃刚入宫时是“格格”身份,在后宫的位份是最低的。

康熙初年,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完善,后妃的等级大致为皇后、福晋、大格格(地位在福晋之下、小福晋之上)、小福晋、格格。康熙九年胤禔的母亲那拉氏为康熙帝生下承庆(2岁早夭),才被升为“小福晋”。 胤禔的胞哥承庆夭折后第二年胤禔出生。他起初的名字叫“保清”。

在胤禔未出生之前,康熙皇帝已经有4个儿子:老大承瑞(荣妃马佳氏所生)、老二承祜(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所生)、老三承庆,老四赛音察浑(承瑞的胞弟,和胤禔同年出生),都夭折。也就是说胤禔前面的四个皇哥都死了,且都是未成年,都没有序齿,因而胤禔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了皇长子。

图片

胤禔2岁时,康熙又有两个儿子:长华和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的胤礽,可惜长华没活到一岁也夭折,未序齿。接着,康熙帝又有两个皇子长生万黼,可惜也都夭折。也就是说自从胤礽出生后连续五年康熙帝都没有一个儿子存活,胤禔出生前后一直到7岁,就只有皇弟胤礽活着,康熙帝将这两个幸存的孩子看的十分宝贵。

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她的身份比胤禔的生母惠妃乌拉那拉氏的身份要高贵的多,她是清朝开国功臣、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她是孝庄太后亲自为康熙帝选的皇后。

康熙帝对她的感情十分深厚。皇后赫舍里曾为康熙帝生下嫡长子承祜,可惜只活到4岁就死了,康熙帝悲痛欲绝,常常为此流泪。当她为康熙帝生下她的第二个孩子胤礽时,她却因难产而崩逝,年仅21岁,她的死让康熙帝痛彻心扉。

胤礽的出生是皇后拿命换来的,胤礽成为康熙帝最疼爱的孩子,他亲自抚养胤礽,还打破皇帝活着时不立太子的祖制,册立刚满一岁的胤礽为太子。

由于嫡庶有别,尊卑有序。皇后的儿子是嫡出,嫔妃的儿子则是庶出。胤禔虽是皇长子,但他是庶出,有嫡子胤礽在,他就没有被立为储君的资格,除非胤礽不在了,或者被废了,而且康熙帝再没有其他嫡子了,他才有机会被立为储君。

图片

很长一段时间,康熙帝将所有的父爱都给了胤禔和胤礽这两个儿子,胤禔长相帅气,文武双全,曾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胤禔的母亲被册立为妃,居四妃之首(惠妃、宜妃、德妃、荣妃,惠妃的妃位在雍正的生母德妃之前,为康熙四妃之首;贵妃、皇贵妃除外),同荣妃以太后旨协助处理六宫诸事,她在后宫中的威望与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无形中给了胤禔夺嫡的资本。

胤禔在18岁时(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让他随驾亲征噶尔丹。

后来康熙帝长大成人的儿子逐渐多了起来,他一共35个儿子,有20个儿子长大成人,只有胤礽是嫡出。对于庶出的长子胤禔来说,只要把胤礽除掉,他就能达到君临天下的目的!

而另一些庶出的皇子也对太子位有觊觎之心,为了得到皇位,康熙有9个儿子都参与了争夺,被称为“九子夺嫡”,胤禔是其中一个,他争得最露骨,也是第一个被pass掉的。

图片

他时刻窥探着康熙帝和太子胤礽之间得关系。

有一次,康熙在西征期间,生了病。胤礽与皇三子胤祉去康熙行宫探病,胤礽对康熙帝的病情漠不关心,看不出他对父亲的关爱心疼以及任何悲伤的情绪,太子的表现被康熙视为不孝,当场震怒,将他打发回了京师。胤礽得知后窃喜。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十一月,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去世后,胤禔的母亲惠妃成为康熙帝后宫位分最高的女人,而此时康熙帝的后位已空,胤禔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

图片

而这个阶段的太子恃宠而骄,做出许多非法之事,例如他与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额楚行径悖乱,被康熙帝怒斥,将这些人圈禁家中。

胤礽当了37年的太子,从少年熬到了中年,康熙帝却仍然健在。他有些熬不下去了,他背后的势力也蠢蠢欲动,胤礽就有了非分之想,甚至不将年迈的康熙放在眼里。

而皇长子胤禔更加受到康熙帝重视,24岁时(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让他再次随驾亲征噶尔丹,让太子监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对太子有了防备,他开始册封他的这些成年的皇子们。27岁的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他想借用诸多皇子的力量来削弱太子的势力。

这个时期的胤禔非常受康熙恩宠,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9岁的胤禔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逐渐有了自己的权势和影响力。

胤禔和那些庶出的皇子们有了权势以后,和其各自的党羽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直击太子及太子党。

一时间皇帝与太子之间、诸皇子与太子之间矛盾错综复杂,越来越紧张。太子的叔姥爷、外戚索额图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被宗人府拘禁而死,算是给太子严厉警告。

图片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带着他的8个儿子随驾塞外,这些儿子有:太子胤礽、长子胤禔、十三子胤祥、十四胤禵、十五胤禑、十六胤禄、十七胤礼、十八子胤祄。

在塞外途中,才7岁的十八子胤祄突然得病,病的很严重,康熙十分焦虑担忧,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的。

可身为兄长的胤礽,面对弟弟的病痛和父亲的忧虑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冷漠。这种冷漠,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疏离,更是对家族血脉相连之情的背叛,它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刺痛了康熙帝的心。

康熙帝望着胤礽那张冷酷无情的脸,忍不住对他失望与愤怒。在康熙看来,胤礽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缺失,更是对皇权传承、对家族责任的严重亵渎。

太子对亲情的冷漠让康熙不禁让他想起上次他得病太子探病的往事,那时,他的心中就悄悄埋下了对太子失望的种子,这次让他对太子真正有了芥蒂,有了要废黜太子的决心。

胤禔看到康熙帝对太子有了态度,就急功近利借机向康熙帝打小报告,说了太子的许多坏话,使康熙对太子的疑虑加重,觉得太子要夺权。

偏偏这时候康熙疼爱的小儿子胤祄病死了,他从发病到病亡仅一个多月。失子之痛令康熙帝悲声大哭。就在胤祄去世的当天,康熙帝令胤礽速来,喝令他跪下,康熙边哭边历数其罪状: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绝无忠爱君父之念,毫无手足之情”

“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

康熙帝泪流满面悲愤至极,支撑不住气倒在地。

图片

大阿哥胤禔一看火候来了,趁康熙缓过气,赶紧联合其他皇子向康熙帝打报告,说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这些报告未免有夸大之词,可怒火中烧的康熙帝对此却深信不疑。

胤禔还向康熙帝透露,在塞外途中,他发现太子夜晚偷偷在父皇的帐篷处徘徊,还从缝隙向里面偷看,鬼鬼祟祟可能要“弑逆”。康熙帝再也忍受不了,欲废了太子,说皇太子:康熙下令将太子拘禁起来,并让胤禔看管监视。

“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

胤禔大喜过望,他认为康熙让他看管监视太子,是其父皇对他的重用和信任。他仗着自己居长,又得皇父的宠爱和看重,还有母亲在后宫的实际位置,这些都令他忘乎所以,他认为康熙帝立嫡不成,势必立长,还自认为对太子位十拿九稳,于是就操之过急地积极谋取太子位。

知子莫如父,康熙帝很快洞察到胤禔的野心,立即明确宣谕: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可胤禔并不死心。

竟向康熙进言,要康熙杀死允礽。

刚死去一个儿子的康熙帝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胤禔想让康熙再失去一个儿子,康熙听了更加心痛。

胤禔的话音未落就遭到康熙帝的四字斥责:“乱臣贼子!”,四字宣判了胤禔再无机会当太子,甚至小命不保。

图片

康熙帝对胤禔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训斥,让其好好进行检讨和自省。

“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九月甲戌朔。戊戌(二十五日)……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为之惊异。朕思允禔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也。”《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四》

可胤禔仍没有收手,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就转头站队老八胤禩,老八是胤禔的生母惠妃养大的孩子,和胤禔关系不错,以后少不了他的好处,于是胤禔转而助老八争夺起太子位。

他为胤禩制造舆论,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康熙帝听闻,立即派人追查张明德,一查,令他差点犯了心脏病。胤禔和老八勾结张明德不仅做出相面之事,还企图谋杀皇太子!

图片

“于是胤禔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胤禟、胤祯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

这时候,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提供了新情报:皇长子与一个会巫术的人——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来往密切。经查,发现胤禔和这个人在府邸中念咒语诅咒允礽,阴谋暗害亲兄弟,并有物证。“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生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

康熙很生气。

对胤禔革王爵,下令幽禁在他的府中。

图片

“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十一月癸酉朔,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曰:‘允禔,着革去王爵,即幽禁于其府内。’ ”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

胤禔一失足成千古恨,幸亏他的母亲惠妃聪慧,一番操作才保住他的小命。她得知儿子犯了大罪之后,大脑飞速运转,她在思索该如何能保住儿子性命,该如何能让自己避免落个 “教导无方”的罪名。

惠妃主动去找康熙,满脸愧疚加失望地说:“胤禔这孩子从小就对她不孝顺,请求康熙将其处死。”惠妃跟康熙生活了47个年头,早已了解到他是个注重亲情的人,他对待祖母和嫡母的孝顺无人能及,他以孝道治天下,希望家庭和睦,不希望让天下知道自己有如此不孝的儿子。

康熙听到惠妃这样说,看到惠妃满面倦容和愧疚难过的眼神,觉得是自己没能好好教导胤禔,于是康熙就心软了,不忍杀亲生儿子。他让胤禔到他母亲住处去闭门思过,就这样,惠妃巧妙地救下儿子的性命。

胤禔死罪以免活罪难饶,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又下了一道谕旨:

“胤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朕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

闻此谕旨,王大臣们如临大敌,急聚一堂,共商对策。

终议定,遣八旗精锐,护军参领与校尉各八人,护军精锐八十,如铜墙铁壁,环伺胤禔府邸,昼夜不息,以防不测。

康熙帝忧思难解,对此仍不放心,又添重兵,派了比较沉稳的贝勒延寿、智勇双全的贝子苏努、处事果决的公鄂飞、威严的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和干练的陈泰,并八旗章京精锐十七人,轮番上阵对王府严密监视,如鹰隼盯梢,无一疏漏。

图片

康熙还对这些官员下了一道严谕:“如果谁玩忽职守,将遭到灭九族之灾。”

纵使胤禔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飞出高墙之外。

胤禔自知再也折腾不起了,只好坦然面对这样的结果。再说康熙帝对他的圈禁也只是将他圈在王府中,整个偌大的王府可以自由活动,只是不能外出,花天酒地的日子照常过,这可比雍正关押老八和老九所提供的条件好上千万倍。

胤禔将余生用在纳妃生子上,在其被圈禁在府的26年里,胤禔广纳妾,多生孩。一连纳了十几个妾,生下儿女二十人,其中有11个是儿子。

1722年,康熙帝病逝。

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是为雍正帝。

雍正皇帝执掌大权之后,便开始对昔日那些曾与他争夺储君之位的兄弟们进行 “打击”。

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被治罪,老三胤祉、老十四胤禵、老十五胤禑被发配到了遵化,看守皇陵。

胤禔因退出早被圈禁在府,没来得及和雍正争夺,侥幸躲过了雍正的报复,加上胤禔被圈禁后的“龌龊”表现,让雍正不屑对他再做打击。

甚至胤禔去世后,雍正还准许他的丧事按照贝子之礼办理。对于胤礽留下的一干妻妾,雍正表示也要“丰其衣食,以终余年”。

二、雍正帝是如何对待胤禔的儿子的?

  • 1、胤禔的嫡长子弘昱

弘昱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生母是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弘昱出生时他的父亲正处于恩宠时期,康熙帝对自己的这个孙子也是十分疼爱。随着其父的圈禁,弘昱的人生也进入低谷,他没有活到雍正继位就英年早逝,终年23岁,没有子嗣留下。

图片

  • 2、胤禔的次子弘昉

弘昉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庶出,生母王氏。

雍正十二年胤禔去世后,弘昉承袭爵位为镇国公,第二年雍正让他署理镶白旗汉军都统,从一品武官,不过不久雍正帝就辞去了他的职务。

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弘昉被授镶红旗护军统领,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1年,因犯事被革去护军统领。

弘昉活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69岁去世,和康熙帝活的年纪一样大。弘昉一生娶了1妻(辉和氏,副都统伯济之女),1侧室(孙氏,监生孙国弼之女),8妾。

图片

8个妾也都是当时名家的女子:

妾伊尔根觉罗氏,三等护卫八十三之女;

妾孙氏,孙正之女;

妾江氏,江瑞之女;

另室所居妾杜氏,四品典卫杜世廿之女;

妾侯氏,侯什备之女;

妾孙氏,孙昭之女;

另室所居妾江氏,江祜之女;

妾孙氏孙国英之女。

  • 3、三子弘暐、四子弘曜、五子未有名,早亡。

  • 4、六子弘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生,庶出。雍正帝继位时,他才13岁,正处于读书的年纪。到了乾隆元年(1736年),27岁的弘晗被授三等侍卫,官居正五品。弘晗39岁时,授二等侍卫。活到46岁。

图片

  • 5、七子弘旳

比其六哥弘晗小一岁,庶出。雍正继位时,他才12岁。同其哥哥一样在乾隆时期当了宫廷侍卫。从四等侍卫做到三等侍卫,干了一辈子侍卫,活到34岁病亡。尽管他的寿命很短,但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其中有4个儿子早夭,其他3个儿子的子孙后代枝繁叶茂,至清末还有后代。

  • 6、八子未有名、九子未有名、十子未有名、十一子未有名,全部早亡。

  • 7、十二子弘晌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出生,庶出。雍正继位时他才4岁。弘晌很有才华和办事能力,他在胤禔的所有儿子中所任的职务是最多的,是胤禔最优秀的儿子。

乾隆元年(1736年)做三等侍卫,后来晋升为二等侍卫;再后来被授副都统,属于二品武官;紧接着做护军统领,这个官职比提督低一个等级,属于正二品官阶,主要负责皇宫的安保工作,做了13年之后,调补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这个职务做了7年。

图片

后来做了福州将军,成为驻福建八旗驻防兵的最高长官,从一品;在他55岁时,做了盛京将军,从一品武职,成为统辖奉天的最高军政长官;干了有四个月左右,做了奉恩将军,虽然是宗室封爵的第十二级,最低级,但这是胤禔这一支被夺爵65年后的首次封爵,已经很不容易。虽然说,奉恩将军的年俸还不如自己任上的收入,但是总算在宗室里面可以抬起头了,总算有了爵位。

封爵三个月后弘晌做了宗人府左宗人,负责掌管皇族名册、编写玉牒;弘晌60岁那年,因事被革退盛京将军,61岁时,被授散秩大臣、仍署宗人府左宗人,同年授绥远城将军;62岁时署理盛京将军;63岁寿终正寝。

  • 8、十三子弘晍

弘晍出生在雍正登基那年,庶出。弘晍21岁时,当了乾隆的三等侍卫,活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终年38岁。他的嫡妻是满清贵族赫舍里氏,岳父是朝廷的副左都御史。

  • 9、十四子弘明

雍正十年(1732年)出生,弘明在乾隆和嘉庆朝没有什么官职,就是一个平庸的闲散宗室,他的岳父是瓜尔佳氏,在朝廷担任参领职务。弘明活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 75岁而终,是胤禔的所有儿子中寿命最长的儿子。

图片

  • 10、十五子弘旽

和其十四哥弘明同一年出生,比弘明小半岁。也是闲散宗室,一生没有任何的赐封和爵位,活到嘉庆十年(1805年),终年74岁,也算比较长寿的。

总结:

在清朝康熙年间的皇权斗争中,曾一度觊觎储君之位的皇子胤禔,其命运的沉浮不仅深刻影响了清朝初期的政治格局,也间接决定了其后裔——他那15个儿子的命运轨迹。他的儿子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了这场家族悲剧的见证者与承受者。


胤禔,作为康熙帝的皇长子,自幼便承载着家族的厚望与个人的野心。可是,他的才华并未如他所愿地转化为治国安邦的能力,反而在权力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了极端。他动用巫术、诅咒等卑劣手段对付太子胤礽,以达到自己当储君的目的,却最终触怒了康熙帝,落得个被永久圈禁的下场。这一决定,不仅终结了胤禔的政治生涯,也悄然改变了他儿子们的命运。

他的15个儿子,虽生于皇家,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尊贵与荣耀。这些孩子中,几乎一半的孩子夭折,而幸存的8个儿子,虽得以长大成人,却大都因父亲的失势而失去了在宫廷中立足的根基。

雍正即位后,对胤禔及其子嗣的态度有些冷淡。他未给胤禔的任何儿子封爵,这一举动就是对胤禔过往行为的彻底否定,也是对其后代政治前途的严厉封杀。在雍正的统治下,胤禔的儿子们仿佛被遗忘在了皇族的边缘,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是拮据困顿。

到了乾隆时期,虽然朝局有所缓和,但胤禔的儿子们并未能借此机会翻身。大多数儿子被安排为皇家保镖,这份差事虽能勉强维持生计,却远远无法与皇亲国戚的显赫地位相提并论。唯有十二子弘晌,凭借其个人的努力与才干,获得了一个相对体面的职位,但这在庞大的皇族中,仍显得微不足道。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