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凉夏(富书作者)
《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这部剧只有短短的8集,剧情紧凑。
一口气看完,一个特立独行、跟家人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母亲形象在我心里扎根。
马伊琍饰演母亲张凤侠,她是一个很洒脱的女人,生活不围绕孩子和家庭转,她不向孩子索取,也不去尝试控制孩子。
采访中,马伊琍提到整部剧最打动她的台词:“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啊。”
张凤侠在闪亮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草原上颠簸,跟哈萨克的邻居唠家常,床塌了都不影响她睡觉,相好骗钱逃跑后,她笑笑说:“一个男人,跑了就跑了。”
就是这样一个不符合传统女性形象的母亲,她让孩子感到安逸舒适,也让屏幕前的我觉得,这样的家庭充满松弛感和温暖,是真正可以栖息的港湾。
重刷这部剧后,我意识到,想要让家庭拥有松弛感,我们需要3次放下。
放下责备
知乎上有个问题:“好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
底下一个高赞回答是:“遇事不轻易指责。”
李文秀和妈妈张凤侠,带着奶奶一起到城里买东西,张凤侠有事儿,让李文秀照顾老年痴呆的奶奶,李文秀去了附近的网吧,等她回来时,奶奶已经走开了。
找不到奶奶,李文秀特别着急,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丢了可怎么得了。
就在李文秀着急地找人时,张凤侠回来了,她没有劈头盖脸给女儿一顿骂,也没有对女儿冷眼相待。
她立刻稳住焦急的女儿,说:“你奶奶那么老了,她走不远的。”
张凤侠开了一家小卖铺,经常有人赊账,她也不催人还,李文秀翻看账本,发现欠款高达三四千元,自告奋勇去要账。
李文秀信心满满出发,谁知糗事不断。
她将加娜尔认成江布尔,又将阿要的名字叫成阿尤(狗熊),这让对方非常生气。
她到赊账最多的苏力坦家,苏力坦家正给死去的大儿子木拉提办周年祭,李文秀不明状况,拿着账本就要木拉提还两千多元。
左邻右舍指责木拉提的妻子隐瞒他欠钱的事,令逝者不得安息,场面混乱,李文秀一时无措。
张凤侠及时出现给女儿解围,带着李文秀一个个给当事人道歉。
张凤侠在孩子犯错误后不指责,不说教,不揪着已经犯了的错误不放,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毕竟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是最重要的。
张凤侠是典型的“智慧型”母亲。
智慧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核心差异在于他们的处理方式。在面对问题时,智慧父母不会选择逃避或指责,而是迅速与孩子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他们展现出一种“韧性”,愿意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和犯错,而不是在小事上对孩子施加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够培养出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不迫。
记住,那些不假思索的指责,不仅无法带来教育的效果,反而可能成为孩子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痕。
遇错不责备,日常多包容,子女之乐始于父母之不苛。
放下控制
著名心理学家阿伦·哈洛威说过:“家庭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帮助孩子逐步与父母分离,从而成为具有自主性和责任感的个体。”
这里的分离,指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分开,而是心理意义上的独立,孩子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权。
看剧时,李文秀给我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妈妈张凤侠从来不会要求她做什么事情,不强留她待在自己身边。
李文秀在乌鲁木齐打工被辞退回家,混得不好心情低落,她由着女儿在草原上消磨时间,也不过问她今后的打算。
李文秀学写作,她支持;李文秀谈恋爱,她也不反对。
一家人搬到夏牧场后,张凤侠也在热烈地过着自己的人生,她独立自主,也给了女儿足够的独立自主。
李文秀在草原上生活,放肆地享受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明确自己的写作热爱,她的梦想得到野蛮生长,日复一日,最后她出版了自己的书,实现了最初写作的梦想。
李文秀很幸运,她碰上了一位不会过多干涉她的母亲,想休息就休息,想出发就出发,可以把控人生大船的航向。
张凤侠每一次允许李文秀自己做主,就是在让李文秀摆脱对她的心理依赖。
随着长大后会发现,父母对孩子,不是不管,是不能什么都管,很多时候父母的话只是建议,最终孩子要不要采纳,要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独立行走、对自己负责的人。我们要引导他,而非始终牵引,让他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家庭不能为孩子包办一生,孩子也不能永远生活在家庭的庇护下。
彼此独立,各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家人相处最理想的方式。
想要孩子自由,父母也要活得自由,活好自己,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当父母能从焦虑和担忧中抽离出来,全心投入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将成为孩子的典范。
这样的父母能够将独立和自由的价值观深植于孩子的心中,让孩子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高智慧。
放下期待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秉林曾说:“父母要学会放下期待,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父母心中的那个完美孩子。”
李文秀在要完债后,跟妈妈张凤侠说:“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是这么回答她的:“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
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张凤侠并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李文秀脆弱敏感的内心没有得到立刻有效的抚慰,但李文秀明白了,谈论有用无用根本就是没必要的。
人活着,要开开心心,要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不是父母家人强加的,也不是受到外界影响逼着自己做出的。
所有父母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幸福安康地成长。
可许多父母倾向于以自身标准与期待来衡量孩子的成就,如名校录取、事业晋升、良缘相伴等。
但鲜有父母能如此松弛地跟孩子说:
“无论你的成就如何,无论你是否出类拔萃,只要你内心平和、快乐满足,那便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威廉·詹姆斯·西迪斯被誉为“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
他的父亲是心理学博士,母亲是医学博士,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严格的早期教育培养出天才。
于是,为了让儿子成为出类拔萃的天才,学识渊博的母亲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全心投入到他的教育中,用丰富的几何图形、地理知识和外语词汇填充了他幼年的每一天。
18个月大,他能阅读《纽约时报》;
5岁时,他能用法语写诗歌;
6岁时,他已经能说8种语言;
9岁,他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但由于年龄太小,直到11岁被送到哈佛大学。
他的成就拎出来每一项都很亮眼,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他最终孤独地生活在破旧的房子里,并且在46岁时去世,身无分文。
他的童年被剥夺了欢乐,孤独地度过每一天,没有朋友的陪伴,更缺乏生活的技能,他拥有非凡的智力,却未能转化成幸福的人生。
陶行知曾说:“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快乐生活的人,而非一定要他成为一个学者、专家。”
与其因过度焦虑而迫使孩子成为我们期待的模样,从而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和自我认同,不如我们放下这份焦虑,用祝福的心态去期待他们的成长,让他们自由地成为自己。
若子才华横溢,则任其翱翔九天;若子平凡无奇,则欢聚膝下共度。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孩子面对生活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到:“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学校能比家庭更能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人格。
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柔软的怀抱、温暖的港湾,是可以安心疗伤的良药。
家庭为孩子提供的松弛的环境,洒脱和乐观的态度、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是孩子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和谐温暖又松弛的家庭,足以培育出孩子丰盈的人生。”
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要做到放下责备、放下控制、放下期待。
愿你能拥有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
作者简介:凉夏,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