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近年来,国产武器装备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特别推出《大国利器》栏目,介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明星武器。

返回首页

中国新一代反坦克导弹已追平世界顶级水平

红箭12反坦克导弹最大的特征便是导弹头部的成像导引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大批新型装备的出现让我军装备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方面,新一代的红箭-11和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将替代原先的红箭-73和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11和红箭12是我国全新一代的反坦克导弹,前者采用激光驾束制导,后者使用图像制导。如果按照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话,两者都可以归为第三代的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当然硬要分个高下的话,红箭12导弹的制导体制更为先进一些。

诸如红箭8之类的二代反坦克又大又重,十分笨拙

从外观上来讲,采用筒装发射装置的反坦克导弹大多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制导体制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却有天壤之别。第一代反坦克采用线控手动操控,射手通过瞄准装置来观察目标与导弹之间的角偏差,然后手动操控导弹飞向目标,这些导弹的射程大多不远且飞行速度不快,例如我军曾大量装备的红箭-73就是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代表。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仍然采用线控,但是导弹的操控由火控系统自主来完成。第二代反坦克在使用时,射手操控瞄准机构对准目标,导弹发射后,其测角装置自动测量导弹与目标之间的角偏差,自动发出导弹修正航行飞向目标。由于不用手操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要比一代反坦克导弹有了很大的提高,飞行速度大多超过了200米/秒,同时为了对付新出现的三代主战坦克,导弹的体积和直径都比一代导弹增大的不少,目的是为了增加射程和提高威力。我军曾大量装备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以及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便是这一代的典型代表。在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后期出现了很多取消导线采用指令制导的型号,他们的发射和制导仍然需要发射装置始终对准目标,火控系统自动测量导弹与目标的角偏差,然后通过毫米波或者激动指令来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导弹和发射装置之间没有了导线的束缚,射程可以做的更远。例如我国的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我们通常把这一类的反坦克导弹称之为二代半产品。
在二代半之后,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的技术出现了分叉。

相较于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的笨拙,红箭12的发射装置是非常的便捷

一方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国家,他们利用先进的热成像元件研制了全新的图像制导反坦克导弹。图像制导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前,射手锁定目标,导弹根据目标图像自动飞向目标。其优点在于,射手只在发射前瞄准目标,发射后便可以转移阵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射手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不再需要什么测量导弹与目标的角偏差什么的,导弹的制导装置可以做的很小,并且导弹可以采用高飞俯冲弹道,直接打击坦克的顶部,从而导弹不用再强调战斗部威力,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用来增加射程。我们之前所说的红箭-12便是此种类型。
另一方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虽然他们在热成像元器件上的水平一般,但是他们走了另外的一条技术路线,这便是激光驾束制导导弹。激光驾束导弹在发射时一样需要射手瞄准目标,在导弹发射后到导弹命中目标的过程中,射手需要全程用激光束照射目标,并将导弹引导到激光束中,导弹感应与波束轴线的偏差自动修正航向。激光驾束制导导弹虽然没有图像制导导弹那么智能,但是整体价格要便宜很多。并且由于实现了自动修正偏差,导弹的速度可以做的很快,并且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前文中提到的红箭-11便是此类型。

红箭11的发射装置虽然没有红箭12那么小巧,但也是十分小巧的

不管是红箭-11还是红箭-12,他们让中国的反坦克导弹的水平提高了很大一截,至少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射手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射,或者做到射后不管。当然中国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据外媒分析,新一代的导弹将图像制导导弹和双向数据链融合在一起,不仅在更远的距离上实现了射后不管,还可以实现人在回路,射后锁定。
版权声明:本文系《环球时报》与腾讯军事《讲武堂》栏目合作独家稿件,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