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近年来,国产武器装备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特别推出《大国利器》栏目,介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明星武器。

返回首页

东风31AG导弹:守护核平衡的战略长剑

核洲际导弹是超级大国之间维持战略平衡的基石,目前五个核大国全面转向固体洲际导弹,东风-31导弹的服役也填补了中国固体洲际导弹的空白。东风-31导弹自1999年首次试射以来不断改进,其改进成果集大成者就是东风-31AG导弹,它显著提高了中国核力量的威慑能力,成为中国核力量的顶梁柱之一。
固体远程导弹的艰难起步

2017年7月举办的建军80周年主题展览上,东风-31AG首次公开

2017年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会上,东风-31AG导弹首次公开露面,它的旁边就是前辈东风-31A导弹,它们是我国固体远程导弹东风-31的改进型号。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是液体可存储推进剂的东风-5导弹,东风-5系列液体洲际导弹存在庞大笨重,发射准备时间过长的问题,只是解决洲际导弹有无问题的权宜之计,早在1961年钱学森院士就明确指出“固体火箭是我们的方向”,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固体洲际导弹研制艰难起步,历经十几年研制出第一代导弹东风-31。

我国固体弹道导弹从航天二院的巨浪-1导弹起步

我国固体弹道导弹的起步是潜射巨浪-1导弹,1967年为核潜艇工程研制中程潜射固体导弹发动机的任务下达到七机部四院,四院开始研制FG-02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随后还研制了FG-03、04和05发动机,其中FG-04和FG-05成为七机部二院研制的巨浪-1导弹的主发动机,这两种直径1.4米的大型固体发动机研制成功,成为巨浪-1导弹研制的基石。四院还在冲击更大推力和直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1983年底2米直径的FG-06和FG-07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1984年FG-08发动机又热试车成功,为研制固体洲际导弹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1986年一院开始研制东风-31远程导弹,导弹首任总师王永志,他也是日后载人航天的总师

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是东风-31导弹研制的关键技术,此外东风-31导弹系统还要突破高精度惯导技术、小型化核弹头技术、弹载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当然还有公路机动快速发射以及新一代遥测和突防技术等。东风-31导弹作为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的代表作,新技术使用多,技术跨度很大,直到1999年8月2日才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赶上了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也成为国庆阅兵的压轴戏。

东风-31远程导弹十年磨一剑,1999年完成首飞并作为国庆阅兵压轴戏登场

东风-31固体远程导弹的研制固然步履蹒跚困难重重,但为后续固体洲际导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海基的巨浪-2还是陆基的东风-31A导弹,都受益于东风-31研制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大改的东风-31A导弹
东风-31导弹只能说解决了固体远程导弹的有无问题。由于研制时间太长,东风-31基本型号使用的很多技术已经落后,而东风-31导弹的射程也不能满足应对全球核威慑的需求,研制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强大的固体洲际导弹迫在眉睫。

1999年8月东风-31首发成功,改进型东风-31A导弹随后就开始立项研制

1999年东风-31导弹刚刚实现首飞成功,改进型东风-31A导弹的研制就正式立项了。东风-31A导弹相较于东风31,战斗部有所改进:根据2012年《中国航天报》对刘连元院士的报道,他主持研制的新型再入飞行器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上作为压轴大戏出场。2009年国庆阅兵的压轴戏自然是东风-31A导弹,而新型再入飞行器(RV)的报道说明东风-31A导弹的弹头/再入飞行器和东风-31导弹并不相同。考虑到国外一致报道东风-31导弹弹头重量偏大,东风-31A导弹再入飞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意味着这是一种重量更轻的再入飞行器,这同样是东风-31A洲际导弹获得大幅增程的重要因素。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东风-31A洲际导弹登台亮相

航天一院有了东风-31导弹的研制经验,加上中国工业基础的提高,还有大量新技术的预研,东风-31A固体洲际导弹的研制要顺利得多。东风-31A导弹于2003年8月首飞成功,随后飞行试验也连续获得成功,这种导弹于2006年定型服役,成为执行战略核威慑的新一代主力核导弹。

美国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承认东风-31A(CSS-10 Mod2)导弹射程大增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称,东风-31导弹射程7200公里,而东风-31A导弹射程达到了11200公里,换句话说东风-31导弹原来只能打到美国西海岸,而改进后的东风-31A导弹可以打到北美洲东海岸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增强了我国核武器对外的战略核威慑的能力。
东风31核长剑的集大成者

东风-31A导弹三用车使用半挂式拖车,低等级公路和野外机动能力不佳

东风-31A导弹的研制成功和服役,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的核威慑力量,但东风-31A导弹系统对比美俄主流核洲际导弹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它只是一种单弹头洲际导弹,而且导弹用车使用半挂式拖车作为底盘,机动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我国弹道导弹及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东风-31A导弹的进一步改进型应运而生,这就是曾被外国媒体称为东风-31B,国内正式编号为东风-31AG的洲际导弹。

东风-31AG导弹三用车改用特种越野卡车底盘,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通行能力

东风-31AG的G是改进的缩写,据传它是东风-31A的集成改进型号,可以说是终极版东风-31导弹。东风-31AG导弹使用了8轴越野卡车底盘,取代东风-31A导弹使用的8轴半挂式拖车底盘,东风-31AG导弹的特种越野底盘整体性强,8轴多驱动设计中多个车轴都具备驱动和转向能力,不仅驱动能力强而且转弯半径小,东风-31AG导弹三用车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东风-31AG导弹三用车不仅能在较高等级的公路上进行快速机动,也能在较低等级的公路上安全机动,还具备一定的野外低速机动能力,可以隐藏到桥梁、森林和隧道内,提高了导弹发射车的隐蔽性。另外,东风-31AG导弹的发射系统也有不小的改进,发射筒后部并非东风-31A等老式导弹那样的4个液压支撑柱,而是改为大直径的可延伸底部设计,显著降低了导弹冷发射时对地面的压强,从而降低了导弹发射对发射场的需求。东风-31AG导弹发射时无需专用固定发射场,加上车载惯性定位定向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导弹无依托发射随机发射能力,有效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从而增强了洲际导弹的战场生存能力。

东风-31AG导弹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提高了突防和打击能力

据外国媒体称一枚东风-31AG导弹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也增加了弹道防御的难度,加上更先进诱饵的使用,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很难分辨出真假弹头,就算能把真弹头都认出来,也要发射多枚陆基拦截弹(GBI)拦截东风-31AG的核弹头。即使按照两枚GBI拦截一枚核弹头的乐观评估,东风-31AG导弹大规模服役后,这种新型洲际导弹的攻击能力也压倒了某些国家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拦截能力,增强了我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东风-31AG洲际导弹还与时俱进的提高了洲际导弹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指挥通信性能,减少了对指挥操作人员的需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也提高了导弹系统的维护性,降低了对维护保障的要求,具备多车合一甚至单车快速机动的能力。东风-31AG导弹系统不仅提高了快速机动和反应能力,也提高了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东风-31AG作为东风-31系列导弹改进升级的集大成者,它在2017年建军90周年大阅兵上正式亮相,这种新型洲际导弹已经批量装备火箭军,成为我国陆基战略核威慑的新长剑,在未来数十年时间里承担起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文/张雪松(Nemo)】
版权声明:本文系《环球时报》与腾讯军事《讲武堂》栏目合作独家稿件,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