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地点 | 内容 | 成果 |
2001年 | 中国上海 |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 六国决定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
2002年 | 俄罗斯圣彼得堡 |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签署,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
2003年 | 俄罗斯莫斯科 |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分别在北京和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设立秘书处和反恐中心。 |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
2004年
| 乌兹别克斯坦 首都塔什干 | 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加强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塔什干宣言 》等文件。 | 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正式启动。 |
2005年
| 哈萨克斯坦 首都阿斯塔纳 | 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 六个成员国元首决定继续采取一系列加强团结、合作反恐、发展经济的具体步骤。 |
2006年 | 中国上海 |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07年至2009年合作纲要》。 |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和非法贩运毒品,仍是本组织的优先工作。 |
2007年
| 吉尔吉斯斯坦 首都比什凯克 |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公报》和《比什凯克宣言》。 | 各成员国元首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上海精神的充分体现,将有力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 |
2008年
| 塔吉克斯坦 首都杜尚别 |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 | 元首们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并决定成立特别专家组,综合研究本组织扩员问题。 |
2009年
| 俄罗斯叶卡捷琳堡 | 首次举行成员国与观察员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和发表《叶卡捷琳堡宣言》和联合公报等文件。 | 进一步深化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联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地区经济尽快复苏和民生改善,巩固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 |
2010年 | 塔什干 | 峰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等文件。 | 2010年11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这次会议,主要是落实2010年6月上合组织塔什干元首峰会达成的共识,推动成员国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深化合作。 |
2011年 |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 会议签署了《上合组织10周年阿斯塔纳宣言》,发表《新闻公报》。其中,《宣言》就加强各成员在安全、经济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 峰会期间,各国元首就进一步深化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等做出具体部署。 |
2012年 | 中国北京 | 三大核心议题:一是国际与地区形势,二是进一步深化成员国友好合作的措施,三是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 | 一、批准《上合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二、各个合作领域通过极有分量的成果文件。三、通过阿富汗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土耳其成为对话伙伴问题。四、出席会议的多国家领导人将对华进行多起顺访。 |
2013年 |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 会议围绕发展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关系,本组织下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 习近平提出4点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