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不再出现?
尊敬的各位嘉宾、腾讯网的新老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个人先要对刚刚演唱的邵夷贝小姐表示敬意,很震撼。今天我们的思享沙龙,也将同样会围绕“改变的足迹“这一课题展开对话。同时,这里所说的改变,将从传媒这一单一行业放眼开来,将目光锁定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从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未来可能的轨迹,并试图为这些可能的轨迹,贡献一些我们在座诸位的智慧。 [详细]
中国经济下一程如何走?一是取决于抓住全球和平的机遇期,和平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条件。二是取决于在各个领域深入推进改革,不改革靠其它变量、短期的办法已经走到头。三是在微观层面推动创新。这涉及到创新、工艺、材料、流程、产品、商业模式,需要改革。>>> [详细]
周庆安:各位下午好!汇聚知行者,荟萃思享力,助力社会进步,寻找改革共识,欢迎各位来到腾讯网2012年度思享沙龙“中国说”的盛典现场,我是主持人周庆安。
我们经常用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头一段话来描述今天的中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却也是失望之冬。当然我们相信这是一种旧秩序的结束,但同样我们相信,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
中国现代文化要引导中国建立一个现代社会制度,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就是融入世界:将人类已有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成功的东西吸收进来,跟国际接轨我们就发达了;抵抗这个历史进程必然会衰败。>>>[详细]
中国模式其实是不存在的。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1995年,大概是分税制开始,第一个是亚当·斯密模式,经济领域讲叫邓小平模式;第二个模式是1994年、1995年后的东亚模式,或者凯恩斯模式,大政府模式。>>> [详细]
有没有中国模式?有。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坚持大政府;第三,企业自主权全面倒退。我们实行的是一种经济上的集权制,通过一些垄断的国有企业分配资源,支撑着一些经济的发展。实际过程是国进民退。>>> [详细]
左、右派在西方国家都要讨好老百姓,你想得势,就必须讨好老百姓;在我们这里必须讨好皇上,这个皇上需要左派为他扩大权力,又需要右派为他推卸责任。最后就造成刚才许教授讲的中国政府手中资源之多,财政状况已经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详细]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政府在我们人生中设立了一套房子,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供房把这套房子变成自己的,这是我们和国家的关系。我们的文化人所面临的状况是已经进入到自我和谐状态,在这样的状况下不可能有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创造,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法彻底释放自己…[详细]
文化形成过程中有选择,也就是说有你的印记。比如梭罗受东方文化影响很深,有人说《瓦尔登湖》是一本梭罗版的《道德经》,里面融合了东方的智慧。但他并没有接受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选择一种抵抗的态度,他说政府是一种仁义至尽,他的另一种精神:不服从,影响深远…[详细]
孔夫子强调“席不正不座, 肉不正不食”。可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一个月只有2两油、半斤猪肉的时代,根本没有想到肉正不正,只要有地方就坐下,根本没想过有没有席。我们始终希望国家给我们幸福的根源,既有自由,又有福利。可自由何在?福利何在?直面当下,我们的态度是并不为孔夫子所制约…[详细]
文化是不是命运我不敢说,但文化绝对影响命运。50后、知青这一代的鲜明特点是“打倒孔家店”。打倒一个旧世界,要建立一个新世界。但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代人在寻找过程中从满怀激情到彻底失望。十八大领导人基本上是知青一代,他们所接受的文化绝对会影响中国人和国家命运…[详细]
东方文化是好东西,西方文化也是好东西,东西文化不是东西。道理很简单:文化不分东、西,合乎人性、表达人性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普世价值的道理一点都不复杂,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常识和良知。今天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普通的常识;不是高超的信仰,而是基本的良知…[详细]
我完全不同意周国平先生的话,在座各位你们真的有人格尊严吗?看看你们穿的衣服,是一个中国人吗?看看你们说话的方式是不是世界最粗鄙的?为什么?因为你们没有读过《诗经》与《论语》,因为你们把中国人最优美的生活方式忘记了…[详细]
今天首期的思享沙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延续这个思享平台的生命力,期望今天诸位在此的碰撞、交锋、激荡可以让更多的公众感受来自中国知行者的力量,期望未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既是时代的智者、思考者,同时也是具备行动能力、不断在路上摸索前行的勇者、先行者。[详细]
时代知行者之姬十三、李英强、吴恒(颁奖嘉宾:李楯)
时代知行者之于建嵘、张千帆(颁奖嘉宾:李杨)
时代知行者之刘瑞琳、张立宪(颁奖嘉宾:许医农)
时代知行者之刘晓光、宋军(颁奖嘉宾:袁伟时)
时代知行者之张思之、韩寒(颁奖嘉宾:任剑涛)
主题演讲之一: 周其仁 中国经济下一程
主题演讲之二: 袁伟时 文化与中国命运
经济中国策之“有没有中国模式?”
文化中国策之“文化就是命运吗”?
改革中国策之“2022,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