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U23球员PK成绩就是儿戏 玩弄政策?青训坍塌才悲哀

中超第7轮富力与深圳的比赛,开场才3分钟,富力就早早地做出换人调整,斯托伊科维奇用范云龙换下了U23小将黎宇扬,此举也开创了中超的一个新纪录。赛后,斯托伊的解释也很直白,成绩重压之下,不是做实验的时候。【中超专题】
没有扎实青训为前提的U-23球员政策,变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拔苗助长。大力培养年轻球员的球队,无需U-23球员政策“指导”,也可以用2名00后搭档中后卫,糊弄U-23球员政策的球队,U-23球员上场1分钟就会被撤下。
U-23球员政策闹出笑柄,是中国足球的悲哀,而中国足球的悲哀,就因为青训被忽视了多年,没有青训作为基础,想培养出一批球员,就只能以行政命令来作为“指导”,除了U-23球员政策外,限制外援登场名额,实际上也是为本土球员“腾位置”。
图片
富力换人
图片
3分钟换下首发U23
本土球员+年轻球员强行上位
外援登场名额被限制为3人,U-23球员政策的出台,足协的初衷就是让本土球员得到锻炼,让年轻球员得到成长。但具体政策在执行中,却惹出了大“麻烦”,中超球队失去外援就失去竞争力,尤其是当中超的没有外援亚外和非亚外之分,除了有亚冠任务的球队外,其余球队都将亚外抛弃。
向来“领悟上级精神”走在前列的恒大,本赛季的冬窗一口气揽下5名95后国脚,球队本身的更新换代需要是明面上的理由,加上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使然,无论恒大今年的成绩如何,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
中超战线,恒大主动缩减外援名额。
并且恒大还主动在中超赛场削减外援登场名额,做到和足协“步调一致”,站在足协出台政策的大背景下来看,恒大的举措有主动向上级“示好”的意思。至少与那些与政策“对着干”的球队相比,恒大才是足协想要的“乖乖仔”。
韩国U-23政策大获成功,但与中超有本质区别
韩国K联赛的U-23球员政策,一度被认为是向中超“学习”,不过说到底人家的这个政策早就实施了。2011年韩国足坛反赌扫黑之后,大批球员被终身禁赛,韩国足球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时任韩国足球职业联盟总裁的现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奎,让U字段的青年球员强行进入联赛,这是亚洲范围内,第一个带有强制性条款的U字段球员进入联赛的国家。
但郑梦奎推行的政策,虽然带着明显的“赏罚性质”,不安排U-23球员登场的球队,会减少替补席的球员,甚至不允许赛前的名单准入,但却没有强制性的登场政策。只不过相比中超,韩国K联赛的球队都比较“听话”,大量球队积极使用年轻球员练兵,无力购买大牌球员的市民球会乘机崛起,比如光州FC,青训堪称韩国第1的浦项制铁,用全韩班打造了一代王朝,拿下国内联赛和杯赛的冠军,在亚冠也有所作为。
图片
韩国浦项制铁2012亚冠小组赛客场3-0战胜大阪钢巴
不过韩国足协的政策,初衷的出发点与中国足协一样,就是督导各队使用年轻球员,但却不带有强制性,只是用政策让年轻球员进入比赛的18人名单,至于能否出场、能否成为主力,需要的是年轻球员的真本事,而不是用政策强行“拔苗助长”,这是两国联赛U-23政策的本质区别。
英格兰成绩飙升,仅仅是因为户口本政策?
欧洲的中国队,亚洲的英格兰队,曾经的英格兰和国足,被球迷如此调侃,但随着英格兰去年杀入世界杯4强,青年队连续在欧洲和世界级别的赛事中夺冠,这种调侃已经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英超联赛的火爆程度,曾经衬托了英格兰代表队的举步维艰,但如今英格兰代表队的翻身,与所谓的“户口本保护”有关系吗?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是肯定的,户口本政策要求一线队必须有8名“本土球员”,不过英超球队的本土球员定义,是指必须在英足总属下的足球俱乐部里注册效力了至少3年时间,哪怕这名球员不是英国国籍也是可以的。
图片
2018年世界杯,英格兰队杀入4强。
说白了户口本政策,也就是本土球员培养规则,加上劳工证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入侵”。实际上,除了英超之外,西甲、意甲、法甲,都有保护本土球员的政策“护航”,比如西甲每队只能拥有3名非欧盟球员,德甲则必须报名名单中必须有8名本土青训的球员,其中4名是本队的青训球员。
但这些条条款款,并没有让欧洲五大联赛的竞争水平下滑,也没有闹出所谓的换人闹剧,这到底是为何呢?根本原因,包括韩国K联赛、日本J联赛在内,都是有成熟的青训体系。
青训为王,政策为辅
强如拉玛西亚这样的青训王者,巴萨一线队也不可能完全等到青训球员成长起来再去带动,每个转会窗都会从市场上引进当打之年的球星,但引进大牌与培养自己的球员并不矛盾。青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培养出11个位置的世界顶尖球员,大牌引援是必要的补充。
英超联赛的“户口本政策”,更是没有规定要求各队必须使用年轻球员,没有足够的“本土培养”,限制的只是报名人数,但英格兰各级代表队成绩的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青训发力,培养了一批有能力跻身一线队的球员。豪门球队曼联、利物浦、曼城、切尔西的青训自然不用多说,中小球队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有着“户口本”保护,一卖就是天价。
同样,德国足球能重新崛起,也是靠青训,当然包括了德国足球联盟的硬性要求,德甲、德乙俱乐部早在10多年前便全部建立了专业标准的青训系统。如今,这样的条件已渐渐拓展至各个级别联赛,甚至有的第七级别球队都拥有青训系统和年龄梯队。
有青训作为支撑,各种保护性政策,各支俱乐部球队顺势而为即可,根本就不会出现中超大部分球队“对抗”足协政策的情形。
图片
图片
中超赛场曾出现补时阶段,U23球员被换上换下。
日本J联赛开放外援注册名额,但绝大部分球队都是按兵不动,征战亚冠的4队甚至都不会用满外援名额,只有小部分缺乏竞争力的球队,引进了托雷斯、比利亚、伊涅斯塔来增加人气。
试想一下,如果J联赛的外援政策放在中超,不用满外援名额那才怪呢!日本J联赛开放外援注册“鼓励”各队引进外援,底气是各队有着成熟的青训,而且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数量之大,与外援竞争更是能够“优胜劣汰”,肯定会有年轻球员冒尖,根本无需担忧后继无人。
没有青训,才是中国足球的最大悲哀
U-23球员政策实施的第一个赛季,即2017赛季,93年龄段的球员完全成为“弃儿”,但随后一个赛季,94年龄段的球员又“失宠”,本赛季则是95年龄段的球员位置变得极为尴尬。大部分球队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临时抱佛脚引进适龄年轻球员,像苏宁这样早就让高天意、黄紫昌、张凌峰提前锻炼的球队少之又少。
临时抱佛脚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部分球队,只会在最后时刻上2名U-23球员“凑数”,甚至出现最后时刻U-23球员换U-23球员的现象。U-23政策出台伊始,外界曾经担心开场1分钟U-23球员就被换下的情况出现,但这样担忧没有出现,不过比赛尾声阶段的这种糊弄,与开场1分钟换人性质无异。
图片
政策有了,想要帮助到年轻球员却很难。
U-23球员政策,强行让年轻球员登场,这是拔苗助长,但回过头来看,足协的初衷是什么?那还是为了让各队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而年轻球员出自何处,除了购买之外,只有青训。唯有青训做强了,在各种政策面前才能“游刃有余”,甚至政策只有指导性意见,而非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但中国联赛俱乐部的青训真正到位了,才能让所谓的U-23政策、限制外援登场人数政策看上去不那么荒唐,但现阶段,两者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出现“冲突”。青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迎合上级”的青训,更无法做到夯实基础。
深知目前青训的状况,才有了“亚洲杯上的国足,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支,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批国脚”的声音。
(扎库米)
相关阅读
中超新纪录!富力3分钟换下首发U23 深圳2分钟换上换下回敬
斯托谈秒换U23:成王败寇 现在不是搞实验的时候
中超U23生存现状:靠政策挺苦逼 教练给点阳光没准还你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