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老虎文学奖”火热出炉:朱大可“邂逅”布老虎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图片
朱大可“邂逅”布老虎
在凉爽的江南午后, “海上市民诗歌馆”的大厅里,当著名作家兼语文学家叶开拿出一只色彩斑斓的布老虎玩具,作为奖品颁给作家朱大可时,全场发出了一片会意的笑声。一名与会者对记者说,这种幽默轻松、别开生面的文学颁奖仪式,像一阵清新的春风,吹散了长期积郁在中国文坛的浑浊之气。
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第七届老虎文学奖颁奖仪式暨朱大可神话作品分享会”,日前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隆重而轻松地举行。老虎奖获奖者、著名作家马原和诗人张文质、文化学者余世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文学评论家杨扬、悬疑小说家李西闽和蔡骏、出版家曹元勇、女性主义批评家张念、文艺批评家朱其和刘巽达,还有朱大可大学时期的辅导员、华东师大教授周圣伟等知名人士出席了仪式,并各自做了精彩的发言。
记者看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两条私人文学道路的邂逅:‘一个人的文学奖’暨‘一个人的神话复兴’”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场活动的文化意义。《古事记》之一的中篇小说《字造》,原发《收获》杂志,而责编就是叶开。朱大可说,叶开给予他很多写作上的鼓励,现在又把的“老虎奖”颁给他,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温暖的眷顾”。
图片
七年多来,叶开坚持以个人“拾穗者”的身份,一一己之力,专门给那些“被遗忘”的优秀作家颁奖,献上自己的敬意,从马原、邱华栋、到朱大可等等,以近乎“游戏”的方式,改变文坛的单调景象。奖品从“一块钱”发展到这次的“布老虎”玩具,也是对目前“重金跑奖”现象的一种暗讽。与此同时,朱大可也以个人身份,坚持中国神话的研究和创作,“带着历史理性的镣铐跳神话之舞”,试图实现“一个人的神话复兴”。这场颁奖仪式,可以被视为两条“私人文学道路”的一次“邂逅”,但它并不是寻常的偶遇,而是中国作家坚守文学理想的必然结果。
叶开在颁奖词中指出:朱大可先生以独特的想象力、扎实的资料研究所创作神幻小说集《古事记》、长篇小说《长生弈》,令人耳目一新,也是当代文坛中独具新风的作品。
朱大可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指出,中国文学已经陷入了萎靡不振的衰退期。衡量衰退的最主要的标准,是文学的老龄化。“我特别喜欢大家把我当作年轻的新锐作家。所以我愿意接受布老虎这样的奖品,因为它定义了我灵魂的年轻。”
图片叶开
与老虎奖颁奖式同时举行的,是朱大可神话小说作品分享会。从教师和文学批评家到新闻记者,又从新闻记者变身为纪录片撰稿人,继而在宣布“跟文学离婚”之后,以《流氓的盛宴》一书,奠定其在该领域的开拓性地位,这是朱大可几十年来的基本生活轨迹。但最近这些年来,他仍在不断拓展新的疆域,先是在2014年推出神话学专著《华夏上古神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对中国上古神话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神名音位标记”,进而建立“巴别神系”的宏大架构,并提出中国神话是世界神系的一部分。朱大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他在“沿着神话的河流寻根”。神话是民族话语的根基,目前的国学研究,把焦点都集中在先秦诸子,这是弃源寻流、舍本逐末的做法,根本无法抵达华夏精神的源头。
这两年,读者尚未从他富有争议的观点里回过神来,他又推出了神话中篇小说系列《古事记》,包括《字造》《神镜》《麒麟》三部作品、长篇新武侠小说《长生弈》,以及以民间历史传说为题材的系列短篇小说。他的这种不间断的“转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字造》《神镜》《麒麟》分别取材于仓颉造字、古镜传说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仓颉用所发明的字符,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东方文明,但他又不得不为暗黑字系带来的灾难而承担责任,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博弈就此展开;护镜师李阿的神镜,拥有“盗梦空间”般的魔法力量,持有者可以自由穿越镜面,并掌握空间转换的秘密,但也由此陷入了两个平行世界的情感纠缠之中;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一对麒麟,以灵性动物的视角,见证了郑和远征途中的爱恨情仇,以及大明王朝深宫里的生死恩怨。
图片
分别采用三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字造》采用儿童化视角,《麒麟》采用长颈鹿视角,《神镜》则采用了“辞典”式的碎片拼缀手法,具有强烈的实验特征,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认为,朱大可的小说,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运动的某种回归。
《古事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之后,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北京的首发式上,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盛赞这种“知识考古式”的写作“令人惊艳”,并谦逊地称朱大可“写得比我好”。陈晓明说,《古事记》并非一般意义的小说,它代表了一种新写作、后文字和超文体的文学趋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也指出,《古事记》系列展示出文学写作的全新可能性。
在本次分享会上,作家和评论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朱大可的神话创作实验进行了各抒己见的探讨。嘉宾们认为,这三部小说,在解放了被语词禁锢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重新诠释历史真相的信念,而这是当下中国文学最匮缺的气质。对于朱大可的“知识考古”式的写作风格,与会嘉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学者和作家还认为,朱大可的新神话长篇小说《长生弈》,也是一部值得探讨的作品,虽然拥有一个“类型小说”的外壳,却以多线交叉叙事,尤其是神话与历史的密集交织,表达了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意义、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关于生与死的哲思。
图片
文学批评家写小说,这是近年来中国文坛的一个“怪象”,也引起了圈内的诸多议论。在这个潮流中,朱大可的小说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成熟气质。朱大可对此解释说,17岁那年,由于家庭的剧烈变故,他开始了小说写作的历程,虽然写的不多,而且时写时停,但从未终止,所以对他而言,写小说并非像别人那样是一种“转型”,而是一种“拓展”和“强化”。他认为自己始终处于“实验”状态,距离“成熟”还很遥远。更重要的是,他拒绝“成熟”之类的标签,他认为,在中国的语境里,“成熟”就意味着衰老和无趣,相对而言,他比较喜欢媒体送给他的“新锐作家”这顶帽子。
这些年来,朱大可的文化批评,一直在文学、美术、摄影和电影等领域游走,涉猎面很广,却又不属于某个固定的圈子。这一点跟其他学者很不相同。朱大可多次引用哈佛大学的格言“追寻真理,如日饮水,日日清空,至死不渝”,来阐释他的这种不断“自我清空”的存在方式。朱大可表示,他不喜欢老死在同一座屋子里,他喜欢让生命处于更开放和流动的状态。
图片
获奖感言
今天是六月一号的第二天,儿童节非常六加一,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得到了一只布老虎玩具。我很高兴,因为很久没有得到这样的玩具了。前两天有个朋友对我说,你们的这个活动,怎么弄得跟婚礼似的。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说得多好呀,这些年来,叶开每年都结一次婚,上次在江西颁奖,好像是给邱华栋颁奖,我也去凑了一回热闹,闹了一下新房。今年是第七次,新娘子轮到我了。这个布老虎,就是他的聘礼,可以说是价值连城,虽然说有点像是一场未成年人的童婚,我还是要拿回去放在枕头边上,每天做梦,鼓舞我自己奋勇前进。
大家都知道,叶开是作家,编辑,也是语文改革的倡导者,他经常给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小朋友发奖。今天我之所以能有这个奖,大概是因为作文写得比较好。所以他就把我当做一个遗落在田野里的麦穗,捡了起来,以后说不定可以拿来做一只生煎包子。感谢叶开老师,今后我要再接再厉,绝不辜负叶开老师对我的期望。
图片
中国文学在经历过几个小高潮之后,已经陷入了萎靡不振的衰退期。衡量衰退的最主要的标准,是文学的老龄化,也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作家,六十岁以上的文学老人,把持了平面出版的文坛,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其乐也融融。年轻作家只能到网络上去混,两边表面上和客气,骨子里都看不起对方。一边自以为掌握了文学的标准,一边自以为掌握了读者。文学的分裂已经势不可挡。
当然,中国文学的老龄化,跟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是密切相关的。我不太愿意跟那些著名的老年作家混圈子,也不想跟他们抱团取暖。我特别喜欢大家把我当做年轻的新锐作家、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实验者。所以我愿意接受布老虎这样的奖品,因为它定义了我灵魂的年轻,当然,也定义了今天在座的所有嘉宾。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迟到的儿童节的敬意。
再次谢谢叶开,谢谢各位嘉宾,谢谢主持人李蕾,谢谢主办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