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飙的当下
生活效率和品质正经历蜕变
写字楼里
AI 一分钟梳理完
往日终日纠缠的财务报表
白领在车库门口下车
新能源车却能
自动寻找并泊入车位
小巧的手机
有时也能拍出比硕大的单反
更精美的照片……
于是相关企业自然成为
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终日占领各大网络热搜
创造了诸如
“3分钟20万辆汽车大定”
“让美国企业市值蒸发万亿元”
等脍炙人口的商业案例
但同样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品质
拥有戴森等“流量明星”
的个护市场
风头却已不如往常
2024年,电动剃须刀零售额同比下降8.1%、电动牙刷零售额同比下降6.9%(数据来自奥维云网)。作为国产个护品牌龙头,飞科电器更是营收同比下降18.03%,净利润同比下降55.10%。
图片来源:奥维云网
海外大牌同样不好受,据浙江省贸促会官方网站消息,松下集团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7.5%,预计2025财年将继续下降13%,近期更是宣布即将全球裁员一万人并重组松下电器。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在热搜新闻里看到个护品牌们的消息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日渐沉寂的行业,却有一个品牌破土而出:在2024年完成了超过35%的营收增长,并且在进入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两个新领域时,分别创造了半年进入行业TOP 2和开售一个月仍然一机难求的优秀成绩。
图片来源:徕芬剃须刀新品发布会
这个品牌就是吹风机市场2023、2024年连续两年份额过半的“销冠”——徕芬。
徕芬是一家极其具有“反差感”的企业,他们有“粗暴”的一面,在抖音平台流量红利期,凭借紧贴戴森这一打法,在2年内就完成了从冷启动到行业第一的跨越。但也有“匠气”的基因,在后来进入的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领域,他们又能拿出行业里首创的微型伺服系统、扫振一体、高速直线电机和全CNC剃须刀机身等充满了技术追求的产品创新。
他们身上有“网红品牌”的标签,网络上不乏对徕芬“重营销、轻研发”的质疑。却也有“踏实”的内核,创始人叶洪新在上个月的剃须刀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徕芬是从工厂里出来的品牌”。在东莞和深圳,仅5岁的徕芬已拥有两家超10万㎡、员工4000余人的工厂,零部件自产率超80%。剃须刀一款新品投入1亿研发费用,并花2000万组建品质测试实验室,在贴牌和代工司空见惯的家电行业,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图片来源:徕芬可靠性实验室
同时徕芬也是少有敢于给消费者提供180天只换不修、2年甚至3年超长质保的品牌。比起喜欢“打一枪就跑”的真网红们,徕芬的目光显然更加长远。
一位业内人士称,徕芬的营销策略其实并不高明,产品经理出身的叶洪新对于营销的要求很简单——即讲好产品卖点,所以徕芬的营销资源一直集中在产品种草和转化上,缺少品牌价值层面的沟通,这造就了很多人对徕芬的“刻板印象”。
杀手锏不是营销
而是研发和制造
“任何一款产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甚至十遍”,这是叶洪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徕芬会思考“为什么电动牙刷只能震、不能刷”,然后第一次把微型伺服电机用在了牙刷上,创造了真正符合科学巴氏刷牙法的“扫振一体”电动牙刷。
在剃须刀新品发布会上,CPO(首席产品官)刘璇称,徕芬在做往复式剃须刀时会质疑:“其他品牌的刀头行程都是1.8毫米,这是最优解吗?”于是他们在产线上从1.6毫米开始测试,1.7、1.8、1.9 一直到2.2毫米,全方位评估剃须的平整度、噪音、续航和震动后,把T1 Pro的刀头行程定在1.9毫米,P3 Pro则是1.8—2.2毫米浮动,这是一个更加激进但是综合效果更好的参数标定。
吹风机领域更是如此,徕芬吹风机产品经理王国荣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徕芬高速吹风机Mini体积缩小33%的背后,是对整个电机结构、风道设计甚至是风扇形状的无数次微调。同时为了避免噪音和发热,Mini采用的原器件也几乎全部都是经过重新定制的。
图片来源:徕芬自研电机发展路线
在他们的新品旗舰Swift 04上,徕芬更是首创了电机的一体式轴承和双风道设计,虽然这会带来更高的加工难度,但是一方面减少了装配公差和运行磨损,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机的散热表现,将高速吹风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带到新的高度。
至于制造方面,虽然网络上没有对徕芬工厂、供应链的详细介绍,但一位产业链人士对极目新闻表示,徕芬很少采用公版方案,喜欢对标苹果,自己做一些高难度的新方案和新工艺,这就导致初期成本很高,并且因为新工艺和产线稳定性低,经常会缺货。
该人士继续补充,但随着后续规模化生产,自建供应链对降本很有帮助,徕芬一般产品BOM成本后期能下降20%,而采用公版方案的品牌,零部件报价往往是一口价,长期来看成本优势存疑,设计和体验对比定制方案也竞争力不足。
并且徕芬依然在研发和制造的赛道上不断加码,25年的研发预算同比24年增加50%;新加入的CPO刘璇是叶洪新从苹果硅谷总部Apple Watch团队挖回来的;即将在珠海落成的超级工厂面积高达20万㎡,能实现超过10个产品线的高度自动化生产……
图片来源:徕芬独立自主的剃须刀生产线
百年个护行业
仍然需要新鲜血液
另一个层面,竞争对手的动作有时是判断品牌竞争力的最好信号。叶洪新在《中国日报》采访中透露,2024年9月某欧洲品牌在德国IFA展上以侵犯专利为由,在尚未有判决结果的情况下凭借临时禁令撤掉了徕芬的展位。戏剧性的是,最后案件在当地以徕芬胜诉而终结,但是在撤展事件中消耗掉的品牌形象和运营成本已经无可挽回。
相关法务专家表示:老牌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法务团队,利用专利纠纷拖慢新品牌的脚步是常见的竞争手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采访叶洪新
同样在德国IFA展上,当地经销商的一番话或许能够解释徕芬的竞争力:我们市场的产品,普遍已经有数十年没有新的设计和技术注入了,导致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品牌较少,产品单价也比较高,已经完全沦为存量市场,增长乏力甚至开始下滑,中国品牌能够带着更加创新、精致、实惠的产品过来,我们非常欢迎。
中国创造不仅是高精尖
也在“衣食住行”中
“中国创造”的故事每天都有人在讲,但希望未来除了芯片、5G、AI之外,我们也能在个护家电、生活用品这些“普通”的行业中,看到更多“中国创造”的故事。因为只有从顶层到底层的全面创新,才是“中国制造”摆脱过往“廉价、低质”标签,成为世界创新风向标的信号。
而徕芬等愿意从细枝末节中出发
颠覆最成熟的技术
挑战最老牌的对手的品牌
也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
极目新闻记者 何川
实习生 吴冰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