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夜话的听众朋友们,今天,过得好吗?是不是有时候,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别担心,你并不孤单。让我们一起,在迷茫中点亮心中的灯塔。”这段温暖的开场白,来自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向阳花政开辅导员工作室打造的音频栏目“花语夜话”。在宁静的夜晚,它如同一位知心朋友,陪伴着莘莘学子,用声音传递关怀与力量。这仅仅是该工作室创新探索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精准有效地引领青年学子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航向,实现从“经济解困”到“精神赋能”的跃升,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向阳花政开辅导员工作室立足新时代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构建“1+6+N”育人矩阵,融合“短视频+”新媒体技术,探索出一条“思想引领+能力提升+实践反哺”三维联动的育人新路径,尝试破解传统思政工作“触达率低”“方式单一”“需求响应不足”等痛点难点,让思想价值引领浸润学生心田。
构建新媒体矩阵,让思政教育入心田
面对“00后”大学生网络交流的特点,工作室因势而新,着力打造浸润式思想引领新模式,以“微课矩阵”精准滴灌,深度融入短视频传播生态,构建“一微一抖一书两号”。核心栏目“花语课堂”推出政策解读、成长微课、时政育人三大系列。其中,“孜资不倦”2分钟微课,将国家资助政策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率与深层认同感;26期“师者说”“小葵花说”微课,聚焦学生成长困惑,提供专业破题指导。“我在大一入学前就通过工作室短视频系统了解到了大学期间的奖助学金政策,我也清楚知道了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我很有信心在大二的时候拿到奖学金。”该校学生梁素荣说道。
“花语夜话”音频栏目包含了晚安故事、解忧信箱、节气心语+主题特辑(3+X)的暖心内容矩阵,开播6个月发布28期,成为学生“睡前必备”。“通过参与话语夜话栏目的录制,既给同学们提供了心灵慰藉和精神鼓舞,也让我自己收获了很多能量,我坚信温暖治愈的声音可以疗愈忧伤。”该校学生李青林说道。
三级融合提升,为学生发展增动能
工作室不仅关注思想引领,更注重工作室成员育人能力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会定期举办‘政青春成长沙龙’,聚焦辅导员十大育人职责,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经验分享,不断提升我们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工作室成员张云依说道。
除了在校内开展沙龙活动外,工作室主持人还受邀到多所兄弟院校做经验分享。“小葵花研究所”是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和成长指导的平台,精准解决学生学业、生活、就业等困惑。工作室差异化心理引导案例《一位重度抑郁男生的凤凰涅槃》荣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工作室的建设经验做法也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关注,吸引了区内外院校前来交流学习,并得到同行“亮点突出、成果显著、示范引领性强”的评价。
反哺式实践,使感恩担当见行动
工作室着力写好资助育人“后半篇文章”,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起“爱与知识的旅途”图书漂流计划,广泛发动师生力量,线上线下募捐图书,已累计向山区儿童捐赠图书两千余册,诠释了受助学子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回馈社会具体行动的内涵。“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明白了受助感恩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传递温暖、回馈社会也是感恩的方式之一。”该校学生罗秀娟说道。
近年来,向阳花政开辅导员工作室以新媒体赋能,用真心陪伴,构建起浸润式、赋能式、反哺式的思想价值引领新生态,推动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工作室成员在广西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作主题发言,累计培育广西最美高校辅导员1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培育计划骨干教师3名、广西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高奖项获得者2名、校级最美辅导员3名、校级辅导员年度人物2名、校级辅导员工作室3个,校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3名。(郑思 麻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