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发条朋友圈简单总结,但越写越多,那就索性发篇文章吧。真要发文正式书面表达时,却又思绪混乱,不知该从何处下笔。
昨天真是有趣的一天,早上 8 点从上海出发,到安吉龙王山峡谷,直到晚上 11 点多才回到家,算上起床折腾了十七八个小时。身为北方孩子的我真是第一次感受到溯溪的魅力。炎炎夏日,踩在水里逆流而上,躺在潭里放飞自我…
以前几乎没玩过水,更没听过溯溪这种活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位复旦读博的小姐姐,人很好,十分细心,在微信群里发了很多溯溪攻略和注意事项。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当去购物平台搜索“溯溪装备”时,整个人都懵逼了,从鞋子、裤子、再到手机袋、防水背包(太全面,超乎想象)...
从我全程体验来说,速干衣、溯溪鞋、救生衣、手机袋确实缺一不可。我是第一次穿冰丝速干衣,没想到这么爽,湿水也不沾身,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夏天穿长腿牛仔裤就是个大傻子 😅。溯溪鞋和凉鞋差不多,一定要耐磨防滑(水里的石头遍布苔藓藻类,特别滑,面对尖锐的石头,滑倒会特别危险,建议备点消毒药品或创可贴)。水如果不是特别深,完全淹没人的那种,穿救生衣可以让你在一米多深的水里完全漂浮起来,很爽(水里躺平,享受夏日清凉)。手机袋也特别实用,即使躺在水里,也能随时拍摄。
同行的小伙伴及全程开车的老哥,真心感谢 TA 们,让我体验到了人生第一次溯溪。TA 们都有很强的学术背景(数学、物理、机器学习、脑科学、硬件等),还有创业的。在聊专业内容或理论时,我虽能似懂非懂地融入进去参与讨论,但内心总有点小自卑(深刻感受到了和学霸间的差距)。
TA 们可以从机器学习、数学、科学聊到哲学、神学、玄学、人性…,这时才发现似乎并不只有我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自然宇宙、奇闻逸事、深度思考等)。了解越深入,愈发能感觉到自己的狭隘,于是感慨:“真是一群有趣的人,总以为只有自己格格不入,才会看会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想到大家都喜欢”。旁边开车老哥的话点醒了我:“其实这类人还是很小众的,幸存者偏差”。所以说缘分真奇妙,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空节点下与 TA 们建立连接...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畅聊的快感也远非文字所能表达。往返车程有 7 个多小时,我们在车上的聊天几乎没有中断,时间飞快,并未尽兴。这或许就是同频的快乐吧,但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在溯溪的途中除了玩乐,对车上的聊天未有半分提及,这或许就是人生至高境界:享受当下,美景不可辜负!
我也开始渐渐体会到与同频人面对面交流的乐趣,这不是单纯文字或语音交流所能带来的。文字往往被高度压缩,千言万语寥寥数笔即可带过,少了很多情绪、状态上的转折或延伸。面谈就不同了,车上 7 个多小时的谈话内容倘若转换成文字,起码大几十万字,甚至更多,远非几篇文章所能承载。和有趣、有深度的人交流收获颇丰,一时间我很难对它们进行总结式输出,或许这些会成为我认知框架的一部分,伴随我不断成长...
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接纳,有些东西或许“无用”,但却能让一个人更加“鲜活立体”!
最后,感恩遇见,有趣的灵魂,有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