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七88年:两岸不可分割是中华民族历史定论

图片

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这一论断,是对中华民族经略台湾的历史事实和两岸关系历史定位的生动注脚,明确揭示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中国人在经略台湾中铸就了两岸血脉相连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证明,台湾先期住民最早由大陆东南沿海移居,大陆是台湾少数民族的原乡。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第一部详细记载台湾先民生活生产的重要文献,留下了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湾。12世纪,南宋政府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1335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置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处理渔民纠纷、海盗等海上安全问题。明朝政府于16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筑城及增兵澎湖。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台湾稳固建立起与大陆相同的治理体系。大量东南沿海居民有组织拓垦、开发台湾,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中华文化在台湾迅速传播,台湾广大平原地区成为与内地同等水平的农耕文明区,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晚清又率先使台湾建成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先进的省份之一,为台湾日后飞速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清末,台湾人口从统一之初的20万增加到320万。

中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大量东南沿海居民的移入与繁衍生息,使台湾成为稳定的中国人社会,使两岸同胞成为“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天亲。

二、两岸在共同反抗侵略中铸牢了命运共同体

早在17世纪初,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御侮保台的斗争。1602年,明朝政府反击倭寇侵据澎湖,1604年和1622年,又两次击退荷兰殖民者入侵澎湖。1609年,明朝政府击退侵犯台湾的日本兵。1652年,在台湾的郭怀一领导了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由此摆脱了荷兰殖民统治,避免了沦为类似东南亚一些国家被西方殖民者残暴统治数百年的命运。

鸦片战争以后,两岸同胞共同抵御日本、法国对台湾的侵略。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割占台湾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反对割台。此时正值会试之期,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听闻日本割占台湾的噩耗,纷纷到督察院联名上书,呼吁拒约再战,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台湾全省则是哭声震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台湾民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请愿运动,并迅速演化为全台的抗争运动。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领军民反抗日本侵略,坚持战斗5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代价,显示了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誓言中,台湾军民以土枪、大刀和拥有先进武器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反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在40天内占领全岛的美梦。台湾各地民众持续开展武装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击毙包括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旅团长山根信成在内的侵略者4000余人,击伤两万多人。

台湾被日本割占后,两岸同胞从未放弃光复台湾的斗争。在日军占据台湾期间,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支援从未中断。辛亥革命爆发后,台湾爱国志士积极投身抗日运动,为台湾回归祖国矢志奋斗。据统计,1912年至1915年间,台湾与辛亥革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以“驱逐日寇,收复台湾”为口号的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就达9次。同时,许多进步台湾青年认识到,“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于是返回祖国投身革命洪流。1920年初,台湾同胞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岛内掀起声势浩大的文化启蒙与民族解放运动,与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导下,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成立台湾共产党,凝聚岛内外的革命力量,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抗日斗争。后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台湾青年组建“台湾义勇队”,以“复疆”为口号,举起抗日爱国的大旗,开展“台湾复省运动”,为民族解放和光复台湾血洒疆场。在两岸同胞矢志奋斗下,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赴国难,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英勇斗争中,更加铸牢了两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三、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不断增进认同

台湾问题产生后,两岸同胞从未放弃尽快结束敌对状态、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1958年,尽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但两岸在捍卫一个中国原则上保持高度默契,共同粉碎了美国企图通过“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打破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推动两岸协商谈判和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等,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断向前迈进。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是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大陆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主动融入大陆发展进程,与大陆同胞携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越走越、越走越亲,彼此心灵日益契合。这充分证明,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坐下来谈,两岸之间没有化解不了的心结,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共同使命。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广大台湾同胞要置身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与祖国大陆同胞共创民族复兴未来、共享民族复兴荣耀。

(本文首发于《台湾周刊》2024年第23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