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改头换面三件套”:高考奖励还是容貌焦虑陷阱?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图片

图源潮新闻

“考后三件套”从曾经的“数码三件套”变成了“改头换面三件套”——近视眼手术、烫发染发、割双眼皮。最近,“医美是高考奖励”这一现象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如何微整形”的话题,甚至得到了不少家长的支持。有家长认为,外貌优势有助于孩子的社交和求职,还有家长主动催促孩子进行微整形。据潮新闻报道,眼下,浙江部分医院正迎来“整形美容”小高峰。整形美容科里,不少高中毕业生由家长陪同来到医院“动小刀”“微整形”,一些门诊接连爆单,甚至把手术排到了午休时间。

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丽无可厚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美的态度也从过去的讳莫如深转变为如今的坦然接受。医美不再是一个需要遮遮掩掩的话题,而是可以公开讨论的选择。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宽容度的提升。

然而,医美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消费行为,它涉及医疗风险、心理影响和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审美观仍在形成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将医美作为奖励是否合适?值得深思。

医美并非适合所有人。除非存在明显的外貌缺陷,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改善,否则都应谨慎对待。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包括术后感染、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引发功能损伤。这样的风险也不能无视。然而,在商业宣传的影响下,许多人只看到了变美的可能性,却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审美标准因人而异,审美标准还会随着时间变化。许多人在年轻时冲动整形,若干年后却后悔莫及。更值得警惕的是,医美容易让人陷入“容貌焦虑”的恶性循环——整了鼻子还想整眼睛,看哪都觉得还有改进余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外表,最终可能导致过度医疗,甚至产生心理依赖。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由能力、品格和内在修养来定义,而不是外貌。家长若过度强调外貌的重要性,甚至将医美作为奖励,可能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误以为“颜值即正义”,从而忽视真正的自我提升。

社会更应该警惕“容貌焦虑”的蔓延。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些商家和网红刻意制造“颜值决定命运”的假象,利用人们的焦虑心理牟利。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很容易引发攀比之风,让普通家庭的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当“外貌竞争”成为社会常态时,受益的只是少数医美机构,而大多数年轻人则可能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和消费陷阱。

面对医美热潮,家长和孩子都应保持理性。在决定是否进行医美项目前,需充分了解风险,评估自身需求,避免盲目跟风。更重要的是,社会应倡导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帮助年轻人树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