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呈现!“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开幕倒计时

1405-1433年间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奉皇命

率领一支15世纪全球最庞大的远洋船队

纵横于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广阔水域

造访东南亚、西亚与东非

三十余个国家与地区

图片

无论是时间跨度、船队规模

还是和平的出使态度、共赢的贸易历程

郑和下西洋都堪称空前绝后

这一壮举塑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不朽丰碑

对中外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片

2025年7月8日

『犹说宝船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

将在

中国航海博物馆

“太平洋保险第一临展厅”重磅呈现

展览全方位展示了郑和下西洋

空前绝后航海盛事图景

带观众穿越时光

见证涉彼狂澜、友睦四方的海上传奇

一起提前探展,邂逅620年前的恢弘篇章

图片

展览时间:2025.07.08 - 10.10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太平洋保险第一临展厅”

图片


展厅超前探秘

『犹说宝船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共设“时势英雄”“海域通达”“流风遗韵”“今古相望”四个章节,以时间为轴,展示郑和下西洋历史图景与精神延续。

 序 厅 

图片

走入序厅,穿过历史长廊,世界各区域航海探索成就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长卷徐徐展开,最终汇聚至此地此时此人:中国,明朝,郑和

一章  时势英雄

图片

明初,鉴于周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为了实现“共享太平之福”的构想,遣使外交势在必行。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决心遣使前往“西洋”。永乐三年(1405年),动用船只200余艘、随行27000余人的大型使团组建完毕,成祖为之挑选了足以担当大任的钦差正使,他的名字叫郑和。时势造英雄,这位中国航海家即将率领船队,成就前所未有的海上传奇。

图片

甜白釉塑莲瓣纹束腰三足器座

明代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藏

图片

大报恩寺琉璃塔构件

明代

南京市博物总馆 藏

二章  海域通达

图片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造访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航迹最远抵达东非。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郑和船队秉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态度,宝船过处,物产得以互通,贸易随之繁盛,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此被推向巅峰。活跃的海上交流网络,开启了文明互鉴的新图景。

图片

龙泉窑印花牡丹纹执壶

明代

南京市博物总馆 藏

图片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双耳扁壶

明代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嵌宝石金头面

明代

南京市博物总馆 藏

三章  流风遗韵

图片

历经二十八载,七下西洋的航程最终落下帷幕,郑和及其船队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却并未随之消失,而是持续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人们对海洋与异域的探索绵延不绝,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仍在持续。郑和的故事在船队过处落地开花、代代传唱,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郑和记忆”。

图片

青花花卉纹八角烛台

明代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抹红海水青花飞兽把杯

明代

苏州博物馆 藏

四章  今古相望

图片

海防废弛、海权沦丧之际,前人曾发出慨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是否果真如此?历经中国传统航海事业的巅峰与低谷,今人最终给出了答案。一代代航海人传承郑和精神,开拓创新,放眼未来。下西洋“宝船”的帆影已远,驶向广阔海域的中国船队有了更好的发展,而和平友好、普惠包容的精神,从未改变。

图片

“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模型)

现代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藏

图片

“泰萨”号24116TEU超大集装箱船(模型)

现代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藏

图片


沉浸互动观展

展览综合运用图文、实物、视频、场景等多种方式,全景展示郑和下西洋图景,其中“航迹万里”“宝船之‘宝’”“西洋异兽”等互动观展项目,可以给观众带来趣意盎然的观感。

航迹万里

图片

数字互动大屏,动态展示郑和船队航行路线与途径国家地区古今对照,纵观七下西洋全过程。

宝船之“宝”

图片

丝绸与香药,是宝船贸易中的大宗货物。通过触觉与嗅觉,观众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620年前下西洋带来的“新鲜事”。

西洋异兽

图片

明《异域图志》动效展示,带观众一探福鹿、马哈兽、哈剌虎剌等西洋异兽的“庐山真面目”。

图片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之际

中国航海博物馆邀您走入展厅

一同领略

六百二十年前的万里云帆

六百二十年后的深蓝航迹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编辑:倪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