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钱大妈前海门店,冷链货车卸下最后一筐蔬菜。店长捏住叶子轻折,“叶菜破损的部分要摘掉,钱大妈的菜品质量必须有保证。”加盟商明廷兴一边看着店员熟练地分拣蔬菜,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创业故事。
▲钱大妈加盟商明廷兴
“做社区生鲜生意,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明廷兴在2017年将人生轨迹从机床转向菜筐,开了他的首家钱大妈加盟店。8年时间在深圳开了11家门店,如今已成为社区生鲜赛道游刃有余的“行家”。成功跨界的背后藏着哪些秘诀?明廷兴的故事,或许能给出答案。
▲钱大妈柜台收银处
破局:误打误撞入深圳,外企打工埋下创业种子
明廷兴是湖北人,毕业后他进入县城一家小型国营企业工作。然而,每天的重复工作让年轻的他倍感压抑:“不想混日子。”这种想法一直在明廷兴脑海里盘旋。彼时,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同学来信,向他描绘了这座城市的无限机遇。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明廷兴决定前往深圳。1995年,年轻气盛的他带着全部积蓄南下,站在这片陌生的热土上,虽然举目无亲,但也让他日后常感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还能在深圳扎根下来,真不容易。”
此后,明廷兴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工作。2005年,他决定辞职创业,开办了一家模具制造厂。然而到了2016年,工厂发展遭遇瓶颈。一次饭桌上,明廷兴感叹生意难做,寻找新出路无果时,妻子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楼下卖菜的钱大妈,天天人挤人,说不定是个好生意。”
▲钱大妈门店内整齐摆放的货架
“卖菜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他起初嗤之以鼻,但实地考察后却发现门道:生鲜作为民生刚需,市场稳定且可持续;尤其是钱大妈“日清”模式和成熟的供应链保证了商品品质与品类丰富度,实现零库存,极大降低菜品损耗。“每天账目清清楚楚,这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此外,与钱大妈品牌管理层接触后,他更坚信“大家都是干实事的人”。
▲市民在钱大妈门店挑选蔬菜
闯关:在困境中摸索出的生存法则
2017年3月,他的首家钱大妈门店在西乡地铁站附近开业。“当时周边刚关了其他社区生鲜店,我偏不信邪。”他以15.5万的转让费说服原店主空铺转让,把店开在距小区大门更近的位置,“做生意运气重要,位置决定七成胜算。”他坚信,好的选址是成功的关键。
▲市民在挑选蔬菜
然而开业前,明廷兴就遭遇“没员工”的棘手问题。深圳运营经理紧急调配了几名顶班员工,他也动员亲戚朋友来帮忙。开业当天生意火爆,但他很快意识到,依赖亲友并非长久之计。于是他从外部招聘有经验的店长,尤其注重对方与自己经营理念契合。不久后,一套门店管理体系逐步成型,他还将管理权限下放给店长,并鼓励店长挖掘有潜力的店员,培养成未来的店长。
首店刚稳定,明廷兴做出惊人之举:40天内连开3家新店。但是“激进策略”让明廷兴尝到了苦头,门店经营遇到了瓶颈。“当时有点不知所措,”明廷兴说,在公司运营经理和督导充分沟通和帮助下,他慢慢静下了心,决定先稳住底盘再突围,并逐步摸索出正确的运营方式。
破圈:以真心换真情,在社区里“种”出信任
如今,明廷兴的11家门店遍布深圳,在南山、宝安尤为集中。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明廷兴和几位加盟商一起探讨,率先推出“三无退货”服务,即顾客不用到店、无需小票和实物,只要在社群里说明情况就可以退货,这一超出公司要求的举措,只为给顾客更好的购物体验,明廷兴认为,“如果能让顾客更放心,我愿意先试先行。说不定以后公司也能全面推广。”
▲明廷兴正在处理三无退货的客诉
在他的门店里,店员和社区居民的善意是双向流动的。明廷兴回忆道,“有阿姨看到店员吃外卖,特意从家里端来排骨汤;端午节、中秋节,居民们会给店员送粽子、月饼,店员们也将会这份温暖回馈给居民。”
▲市民在钱大妈门店挑选猪肉
“在我看来,社区生鲜的本质是建立人与人的温暖连接。”明廷兴目光笃定地说。2021年疫情期间的一次经历,让明廷兴对“民生生意”有了更深理解。那天小区突然封控,居民无法出门买菜,他果断带着员工将蔬菜拉到小区栅栏处,免费送给居民。虽然当天亏损1.3万余元,却意外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真心为居民着想,他们也会记在心里。”当情感连接转化为商业韧性,在明廷兴看来,无论是制造机械零件,还是经营社区小店,核心都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