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开源为何身陷囹圄?盘古大模型抄袭争议背后的开源生态困局

近日,AI 开源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华为盘古大模型深陷抄袭舆论漩涡。网络上质疑声不断,直指华为盘古 Pro MoE 模型涉嫌抄袭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模型,这场争议不仅将华为推上风口浪尖,更引发了人们对开源生态规则与边界的深刻思考。

图片

7 月 5 日,华为盘古 Pro MoE 技术开发团队迅速作出回应,试图平息这场风波。

声明中明确指出,盘古 Pro MoE 开源模型是依托昇腾硬件平台独立开发、训练而成,并非基于其他厂商模型进行增量训练。团队同时解释,模型部分基础组件的代码实现借鉴了业界开源实践,涉及其他开源大模型的部分开源代码。但强调 “严格遵循开源许可证的要求,在开源代码文件中清晰标注开源代码的版权声明”,并称这不仅是开源社区的常规操作,更契合业界所倡导的开源协作精神。

华为方面还表示,始终秉持开放创新理念,尊重第三方知识产权,积极践行包容、公平、开放、团结和可持续的开源理念 。

然而,质疑声并未因这份声明完全消退。此次争议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尽管华为强调遵循开源协议,但在开源生态中,代码复用与抄袭的界限本就模糊。不同开源许可证对代码使用、修改和再分发有着细致规定,一旦存在理解偏差或执行疏漏,就容易引发纠纷。对于外界而言,难以仅凭华为一方声明,判断其在代码引用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滴水不漏。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AI 大模型领域竞争激烈,开源已成为各大厂商技术发展与生态构建的重要战略。开源能够加速技术创新,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完善模型,形成技术生态。但与此同时,开源也带来诸多挑战,如代码版权归属、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恶意盗用等问题。华为此次遭遇的质疑,正是当前开源生态困境的一个缩影。

目前,华为盘古大模型抄袭争议仍在发酵,阿里巴巴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这场风波最终将如何收场,华为又能否凭借后续行动重新赢得开源社区的信任,打破身陷囹圄的局面,还需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