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买酒喝,路边随便拎一瓶就行。那会儿的酒,质量杠杠的,清一色纯粮食酿的。虽然包装不咋地,但喝起来绝对放心。可现在的白酒市场,乱得很!啥档次、质量的酒都混在里面卖。搞得很多爱喝酒的朋友根本分不清好赖。为啥呢?因为这些酒包装弄得那叫一个漂亮,光看外表还以为是啥好酒呢,结果一喝就上头,难受!
说白了,现在绝大数多酒友们都不太会分辨酒的好坏,每次想喝点,就犯愁,不知道该挑哪个。不过呢,吃亏上当次数多了,大家也摸出点门道。
比如这招儿:在白酒里滴一滴食用油,立马就能看明白酒的好坏。用这法子,喝酒心里也有个底。比起其他花里胡哨的办法,这个更实在、靠谱点。
下面咱就说说具体咋操作:
1.先让酒“歇会儿”:把白酒倒出来放十来分钟,等它静止到酒花消失。
2.倒酒加油:找个玻璃杯,倒半杯白酒进去,再把准备好的食用油滴一滴进去。
3.静观其变:把这混了油的酒放个一两分钟,然后仔细瞅瞅酒里面啥变化。
为啥能这么测?道理很简单:白酒和食用油的密度不一样,它俩混一块儿谁也融不进谁。轻的那个就会浮在上面。这么一来,就能看出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油漂在上面
要是油光在上面漂着,沉不下去,那这酒十有八九是假的。为啥?因为假酒或者勾兑酒里面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添加剂),搞得白酒变“重”了(密度大),油比它“轻”,自然就漂着下不去。
第二种:油沉得快,散得也快
要是油一下去就散开了,散得贼快,那说明这酒确实是粮食酿的,但酿得“不干净”,里面杂质有点多。所以油下去才那么快散开。这种酒虽然是粮食酒,但品质可能不咋地,能别喝就别喝了。
第三种:油慢慢沉,均匀散开
这个就跟上面不一样了!如果油是慢慢沉下去,然后很均匀地散开,那这酒的品质就相当有保障了,是实打实的好酒,放心喝没问题。
所以说啊,大家下次要是挑酒心里没底,可以试试上面这招,好歹能图个明白,喝得也踏实点。另外,平时多留意一下那些“老酒鬼”们都在喝啥酒,人家在酒场混了那么多年,看酒的门道还是有的。
特别是他们酒桌上常出现的那几款酒,能被他们看上的,品质一般差不了,值得买来尝尝。
国康1935
一款好酒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真正的匠人。国康1935的酿造负责人,正是顶尖酱酒集团的资深酿酒大师——范应华先生。他在酱酒行业深耕三十余载,不仅技艺精湛,还参与了《柔和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开发及风味组分研究》项目,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业内口碑极佳。
在他的指导下,国康对每一道酿造工序都精益求精。从选料开始,坚持使用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皮厚淀粉足,耐蒸煮、抗翻炒,是大曲坤沙工艺的理想原料。整个酿造过程严格遵循“12987”工艺:一年周期、九蒸八酵七取酒,复杂而严谨。成酒后还需窖藏至少5年,并加入十年以上的陈酿进行勾调,确保每一瓶上市酒品都达到最佳状态。
实际品饮中,这款酒表现出色:入口柔和细腻,层次分明,微苦回甘,余味悠长。酒体纯净,杂质极少,饮后不上头,舒适感强。外观方面,瓶身以金色为主调,典雅大气,辨识度极高,在货架上一眼可辨。百元左右的价格,却拥有远超价位的口感体验,性价比十分突出。如果你还没尝过,不妨入手一瓶试试,相信它的味道会让你眼前一亮。
城固特曲
这是一款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名酒。追溯其源,早在清朝时期,城固一带便已酒坊林立,酿酒兴盛。那时的酒厂凭借优质原料、良好销路和稳定产量,吸引了大量山西商人前来投资兴业,年产酒量曾高达3.4万公斤,一时风光无两。
民国时期,受大环境影响,城固酒厂的经营一度陷入低谷。但后来通过不断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逐步恢复元气。为提升酒质与产能,酒厂在原料上也做了调整,尝试用玉米芯替代部分高粱壳,并结合窖池温度变化灵活掌控发酵节奏。工艺上采用传统“老五甑”法,使酒体更加柔顺细腻,入口绵甜自然。再加上多位酿酒师傅的精心把控,产品屡获殊荣,品质稳步提升,生产与销售步入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