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7月2日报道,韩国与波兰完成谈判,将再次出售180辆K2“黑豹”主战坦克,总金额约60亿美元,这是继2022年韩国以33亿美元向波兰出口180辆K2主战坦克后的第二批主战坦克订单。
之所以同样的坦克数量价格却翻了将近一番,主要原因是这轮合同不仅涵盖韩国制造的117辆K2坦克,还包括了授权波兰本土生产的63辆K2PL坦克,后者是为满足波兰军方性能需求而定制的,合同还包括了技术专利费、生产线搭建等项目。
韩联社报道称,此次合同不仅是两国军事合作的延续,也反映了波兰在提升国防现代化方面的积极行动。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波兰的本土生产基地将在未来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有助于落实框架协议中约定的未来1000辆K2坦克的后续交付。
波兰曾经一度是华约重要的坦克装甲车辆生产基地,也曾经拥有过辉煌的本土坦克工业,甚至在苏东剧变后仍然能以PT-91主战坦克等具有波兰特色的坦克装甲车辆在全球军贸市场分得一杯羹,还曾经尝试研制PT-16、PT-17等改进型主战坦克,以及充满科幻色彩的PL-01轻型坦克。
鲜为人知的是,波兰在上世纪90年代还曾经研制过一款叫做“猩猩”的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
上世纪90年代,波兰坦克工业曾经想要乘势而上,研制属于自己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并启动了“猩猩”主战坦克计划(Goryl)
由于过去波兰在华约组织中的地位不低,西方国家也愿意拉拢波兰,因此有十几家外国公司参加了该项目,还有数十家国内公司参与。比如英国的Perkins、AIRLOG 和GEC-Ferranti公司、法国的GICAT、SESM 和 SAGEM公司,以及德国MTU公司等。
1993年11月30日,在格利维采举行的OBRUM 25周年纪念科学会议上,“猩猩”坦克的方案模型首次公布,外形酷似意大利的“公羊”主战坦克。
据现有资料显示,该车曾考虑开发多个不同版本。
最初的两个版本于1991年至1995年间开发,采用传统布局:驾驶部分位于车体前部,战斗部分位于车体中部,推进部分位于车体后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武器的选择。
该坦克车体由装甲板焊接而成,前部设有多层复合装甲板。车体侧面预计会采用被动或反应装甲板进行加固。
炮塔设计类似西方坦克,正面倾斜,侧面垂直,这与之前使用的苏联铸造圆形炮塔不同,炮塔正面焊接有多层复合装甲板。
行走装置为六对负重轮,由液压气动或扭力轴悬架支撑。据现有资料显示,该车的离地间隙应该在450-650毫米左右。
动力系统由一台 12 缸多燃料罗尔斯·罗伊斯Condor CV-12 1200 柴油发动机(功率为 1,119 kW(1,500 hp))和一台自动控制的 Renk ESM 500 变速箱(带有五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组成。这也是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的动力系统。
波兰也希望使用国产发动机。比如PZL沃拉工厂生产用于T-72系列及其改进型的W-46-6发动机等。
坦克战斗全重约为 46-54 吨,公路最高速度约为 65-70 公里/小时,越野时速为45 公里/小时。
坦克将装备一门120毫米或125毫米滑膛炮,可在常规炮塔中发射反坦克导弹。最初的计划是获得9M119“斯维尔”导弹的许可证,该导弹可用于125毫米火炮。最有希望的版本是125毫米的2A46坦克炮,该炮也用于T-72或PT-91等坦克。它在乘员舱内安装了旋转式自动装弹机。而如果采用西方制式的120毫米坦克炮,则会选择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的CN120-26坦克炮,在炮塔后部安装了自动装弹机。计划稍后将常规炮塔升级为配备 140毫米火炮的无人炮塔。
另外,除了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外,炮塔顶部还将安装一挺12.7毫米遥控机枪,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比较先进的设计。
火控系统由SFIM HL-70或SAGEM VIGY-40全景稳定昼夜(热成像)车长瞄准具和ST72或HL-60昼夜(热成像)稳定炮长瞄准具组成,均集成在国产SKO-1T/Drawa-T火控系统中。
截至1994年,该车辆的初步设计和研发工作已耗资超过260万波兰兹罗提。按照当时的估计,包括研发、组织和采购在内的总成本预计约为3.6亿美元,坦克单位成本约为460万美元,远高于PT-91主战坦克250万美元的单位成本。因此该项目大约在1996年就被取消了。
该项目模型最后一次出现在2008年当地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中。此后就杳无音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