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傍晚,雨后的阿尔丁植物园西园笼罩在湿润的暮色里。包头市老年大学器乐系非洲鼓专业的户外实践课正在进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生死救援即将上演。
学员王晓满沉浸在鼓点韵律中,不经意间抬头望向不远处的湖面,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伴随着喊声“救命!有人落水了!”,王晓满起身冲向岸边,立刻下水救援。“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救人!”事后回忆起这惊险的一幕,王晓满仍心有余悸。
徐振发(左)和王晓满(右)将落水者救起
(图片由热心市民刘瑞提供)
同一时刻,63岁的非洲鼓教师徐振发也作出了同样的抉择。尽管不会游泳,但他没有半点迟疑,毅然决然地跳进水中,两个人一起扶起落水者。很快,又有一位热心男子加入进来,三人齐心协力,艰难地将失去意识的老人扶住。看似清澈的水面下,湿滑的湖底让他们举步维艰。
关键时刻,非洲鼓老师李秀在岸上冷静地指挥。“从有网子的地方上!”她大声提醒。由于老人体重较重,加上水下青苔湿滑难行和冰冷的湖水带来的阻力,每一次托举都需要三人拼尽全力。湖水的寒意、体力的透支,都在考验着救援者的意志。他们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终于将老人成功救上岸。
上岸后,大家顾不上自己也在瑟瑟发抖,第一时间帮忙联系老人家属,并仔细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直到老人意识逐渐清醒,他们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据落水老人回忆,当天因帮孙子捡掉落的东西,不慎滑入水中。因为体力不支,滑到湖中心的时候意识已经模糊了。”王晓满说。
7月5日,再次来到事发地点,王晓满和徐振发站在湖边,回忆起当时的惊险场景依旧心有余悸。
徐振发(左)和王晓满(右)向记者讲述事情经过 记者 常静 摄
“在水里我多次滑倒,也多次呛水,落水者也呛了不少水,现在我们也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希望她一切安好。”作为实践课的带队老师,徐振发表示,平时和学员交往的时候,感觉他们都是热心肠,大家不仅在老年大学学有所学,更是在社会实践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当时水特别冷,但生命危急时刻,已经顾不上想其他事情,只想着能多快一秒是一秒。”王晓满感叹道,希望落水者平安健康共享晚年快乐。徐振发也表示,即便再来一次,他依然会选择下水:“那是一条生命,得救。”
因学习结缘,来自市老年大学的三位平均年龄超六十岁的老人,用颤抖却坚定的双手托起生命的重量。两位老师沉稳冷静、身先士卒,充分彰显了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责任担当;学员勇敢机智、协同合作,践行了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
传递社会正能量,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近年来,市老年大学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思政课、道德讲堂、专题讲座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
当鼓点化作呼救声,当课堂变为生死场,他们是平凡的教师、普通的学员,他们用最朴素的善意,在城市的记忆里刻下永恒的温度。凡人善举的力量,恰在于此:无须身披铠甲,不必光芒万丈,只在危机来临时,以一颗滚烫的心,照亮他人生命的暗夜,让鹿城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希望与温情!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摄影:常静)
(责任编辑:詹瑞雪、王佳荣(实习);一读:刘颖;一审:马宏伟;二审:乌日吐木林;三审:肖楠)
版权声明:本文为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