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突然造车,刘强东野心“膨胀”!

国际交通展的聚光灯下,一辆银灰色轻卡缓缓驶出。24立方米的巨大货箱如沉默的猛兽,车头不见驾驶座,只有冰冷的传感器阵列闪烁着蓝光。

当京东物流CEO宣布“京东物流VAN”正式亮相时,台下观众才猛然意识到:那个宣称“京东不会自己做汽车”的刘强东,原来早已布下一盘物流革命的棋局。

图片

这款L4级自动驾驶的物流轻卡,满载续航高达400公里,能自主规划路线、精准避让障碍,甚至能在人车混行的复杂路况中游刃有余。

更令传统物流企业心惊的是它的经济账——成本直降60%,运输效率飙升40%。首批30城试运营已悄然启动,千辆规模部署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京东的物流版图正被无人驾驶技术重新绘制。

刘强东的汽车棋局始于十年前的一次家宴。2015年,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刘强东家中用15分钟阐述造车梦想,主人仅用10秒便拍板投资。

这颗种子在京东体系内悄然生长: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2年“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再到2023年汽车事业部独立——“买-配-养-用-换”的汽车生态闭环已然成形。

当外界以为京东将步小米后尘进军乘用车时,今年5月曝光的“Joyrobotaxi”商标注册掀起猜测浪潮

图片

这个直译为“欢乐机器人出租车”的名字,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等九大类别。谜底在交通展揭晓:京东没有制造面向消费者的炫酷跑车,而是打造了一辆彻底服务于物流体系的“战争机器”。

这步棋避开与合作伙伴的正面交锋。京东已是蔚来、小米的重要销售平台,甚至豪掷120亿拿下小米汽车未来三年80%线上渠道,推出“3分钟验车、30城次日达”的颠覆性服务。

若此时推出乘用车,无异于商业盟友的背叛。而物流车领域,京东拥有绝对自主权——没有合作掣肘,唯有效率为王。

即时零售战场的炮火声渐隆。今年618大促,电商巨头们的竞争焦点已从价格转向履约速度:京东升级“211仓配”体系,美团闪购压缩至“分钟级”,淘宝联合顺丰推出“极速上门”。

京东外卖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阿里系淘宝闪购更达6000万单,零售订单同比激增179%。当“半小时达”成为消费标配,物流效率就是生死线。

京东物流VAN恰是为此而生。24立方米货舱是传统车型三倍的装载量,在电商仓储、快递分拣、冷链运输场景中犹如效率核弹。

它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嵌入京东物流系统的“AI芯片”——连接智能仓储、大模型调度、无人配送的智能终端,构建起“设备+平台”的全链路协同。

对手们也在狂奔。美团依靠百万骑手和闪电仓网络,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构建消费生态,拼多多在上海秘密试验自建仓库,抖音开放小时达带货权限。

这场物流竞赛的终点,是“自动驾驶+智能仓储”的技术制高点。京东物流VAN的落地,让刘强东率先在深水区插上旗帜。

图片

物流展台上的银色车身反射着未来光影。当观众询问“能否个人购买”时,京东工程师微笑摇头——这辆车不属于消费市场,只服务于京东的物流帝国。

从李斌饭局上的10秒决断,到千辆无人轻卡的部署计划,刘强东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颠覆者不需要再造四个轮子,而是让轮子转动得更智能、更经济、更无情。


在即时零售决定电商生死的年代,那辆没有驾驶座的货车正承载着比造车更宏大的野心——重塑商品流通的底层规则。当首批无人轻卡驶出京东仓库时,它们载着的不仅是包裹,更是物流智能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