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相比欧美,港校不仅教学质量高、国际化强,而且离家近、费用相对划算,确实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不过,花了不少钱送孩子去香港留学,家长最关心的还是毕业以后的问题:
能不能找到好工作?香港的就业形势到底好不好?孩子未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这些问题很现实,也是每个家庭在做留学决定时都绕不开的关键。读大学只是开始,就业才是真正的回报。
2024最新调查,港校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最近,香港大型求职平台招聘网站CTGoodjobs发布《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全面揭示了香港高校毕业生的最新就业动态。(*文末可领取《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电子版)
调查显示,今年港校毕业生找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有82%以上的毕业生表示会找全职工作,比去年增加了10%。
选择暂时不找工作的毕业生降到了3.4%,可以看出大家对就业市场明显抱有信心。
从学历来看,受访者中本科毕业生占了大多数,占比达到68.3%,其次是副学士或高级文凭占比13.7%,而硕士占比6.9%。
受访毕业生最多的学校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大学。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其次是文学和社会学科。
从港校毕业生想去的行业来看,虽然银行、保险和金融类的职位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占了11.8%,但比去年下降了3.8%。
而政府、公营机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占比增加到了10.5%。最受欢迎的雇主依然是政府部门,占了27.7%,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果然铁饭碗到哪里都吃香。
这也反映出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即使身处在亚洲金融中心的港校毕业生也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公关、市场营销这些原本很热门的行业,今年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出现了明显下降,比去年减少了5.6%。
而一些相对稳定、注重专业技能的行业比如设计、医疗和教育越来越受欢迎,分别增加了2%、2%和1.5%。
在心仪雇主方面,除了政府部门之外,汇丰香港也很受欢迎,排在第二,紧随其后的是Google。
另外,医院管理局、港铁和赛马会这样的本地机构也越来越被毕业生青睐。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香港剑冠军江旻憓退役后就入职香港赛马会。
总体来看,港校毕业生们的选择更为多元化,既有大公司,也有本地公共服务机构,在就业方面的眼界和考虑因素都在逐步扩大。
虽然整体情况向好,但毕业生的就业焦虑依然存在,特别是学历越高,压力越大。
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焦虑指数达到了6.6分,远高于去年的3.4分。
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指数是所有学校中最高的。这可能和学校QS排名、专业对口、实际就业情况和学校在就业指导有关。
好消息是,大多数雇主对香港高校的毕业生评价相对较高。
在所有被调查的雇主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被认为是毕业生最出色的三所学校。
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从去年的第四名一跃成为今年的第一名,说明学校在教学质量、职业规划和企业合作方面都有所提升。
在最新发布的202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也首次超越香港大学,位列全球第37名,成为香港地区排名最高的大学,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平均年薪31.4万,港大领跑港八大
港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毋庸置疑,但是港校毕业生的薪资情况如何呢?这同样是很多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曾公布了2022/23学年香港八大资助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数据。
根据教资会公布的数据,2022/23学年,八大资助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31.4万元,平均月薪约为2.6万元,比上一学年上涨了3.6%。
对比2023年第一季港人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21,000元,港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出5,167元,相当于高出24.6%。
这也证明港校名校学历依然是具有竞争力的就业资本。
在港八大中,香港大学的平均年薪最高,达到38.5万元,平均月薪为32,083港元,稳居榜首。
相比之下,香港岭南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9,833元,在八大中处于较低水平。
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1,583港元,虽然低于港大、中大,但在八大中居于中游位置。
但是,浸大毕业生的薪酬增幅达到9.3%,是港八大中最高,平均月薪比去年增加了1,833港元。
香港理工大学同样实现了6.9%的薪酬增长,平均月薪升至21,583元。
而香港科技大学的平均月薪略微下滑,从2021/22学年的26,750元下降0.3%至26,667元。
从不同学科来看,毕业生起薪高低的差距更加明显。
2022/23学年,各学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区间从约22,000港元到42,000港元不等。
医科、牙科及护理学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达50.6万元,月薪高达42,167港元,远超其他学科,稳居最高薪资类别。
教育学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1,250港元,虽不及医护类学科,但也处于较高水平。
工程科和科技科毕业生的年薪涨幅为6.4%,平均月薪由上一年的23,583元升至22,167元,显示理工科毕业生在科技发展和工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强劲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文科和人文科学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2,417港元。
虽然文科在薪酬上吊车尾,但年增幅却达7.2%,是各大科类中最高的,这也说明了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依然乐观。
港校薪酬差异的背后,和各校的学科结构、毕业生行业分布有关,也反映了社会和市场对不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及认可度。
但是港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依然强劲,他们不仅在起薪水平上普遍高于香港整体劳动力市场很多毕业生更凭借扎实的专业训练、良好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成功全球各行各业的精英。
留学红利大爆发,内地家庭赢麻了
众所周知,香港政府这些年抢人越来越猛,而香港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不少积极的变化,对留学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1.热门行业在变化,不再只有金融和地产
过去说到香港的就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金融、地产、法律这些传统行业,但现在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显示,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领域,正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板块。
特别是在AI技术广泛落地后,企业对AI开发、算法工程、大数据分析等岗位的需求猛增。
医疗领域方面,从生物科技、制药,到公共卫生与健康数据管理,都是近年招聘的重点方向。
2.教育也在转型,AI成为基本技能
就业市场的变动倒逼教育体系做出调整,香港大学为从2025年起,为明年入学的本科生,开办人工智能素养微证书课程。
这一课程是AI扫盲课,未来将会成为新生必修课。
其他港校也纷纷跟进,AI教育已不再是理工类专业的专属内容,而成为所有学科背景学生的基础能力。
因此香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拥有商业+科技、工程+管理这些跨学科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大湾区联动,拓展职业发展边界
港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在拓展,很多香港毕业生现在选择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去工作、创业。
根据毕马威调查,有58%的受访机构表示已在大湾区其他城市设有业务或合作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香港的人才资源,在内地市场进一步扩张。
从2023年开始,香港政府正式推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支持企业招聘香港青年去深圳、广州、佛山、珠海等地发展,很多岗位都有政府补贴。
比如在深圳,落户的香港毕业生不仅有生活补贴,还能申请人才房、安居房、留学生公寓,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
很多香港学生也选择创业,政府提供高达60万港币的创业资助,帮助他们在香港或大湾区注册公司,拓展事业。
换句话说,香港留学生不仅可以留港工作,还能把发展视野扩展到整个大湾区甚至全世界,机会更多、更大也更多元。
图源pexels
过去的留学规划,我们选学校、选专业,往往更看重学校的名气和排名。
但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留学择校的思路也要迭代升级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能否选对方向,把握趋势。
留学不只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更是乘上时代发展的东风,也是一次人生坐标的重新定位。
而香港,正站在科技转型和区域融合的交汇点,即将迎来一段属于未来的全新篇章。
那些能提前看清趋势、选准方向的学生,更有机会在未来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港漂”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