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们拍了一个短片,叫‘长城还能挺得过明年吗?’引发了巨大轰动”。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短视频平台表示,今年长城汽车35岁,确实也拍了一个小片,不日将会发布。
这引发了广泛好奇。
因为普遍认为,5年前那个片子是老魏在长城汽车强盛时代发出的盛世危言,并使用了“命悬一线”,“没有退路,才见出路”等深度自我剖析的表达,可谓字字如刀。
但在尚未公开的《年方三十五》这部最新片子中,老魏会如何看待长城汽车当前的位置,并规划未来,显然是一大看点。
更加重磅都是,老魏已经明言,长城汽车“一定会给我们的网友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这显然又勾起了吃瓜群众的胃口。
毕竟5年前的那个片子,真的太上头了。
“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这句堪称犀利无比的表达,居然是老魏那条宣传片的标题!
而且老魏在片中也是直言不讳——
“未来会怎样?依我看,命悬一线。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成功了。
每一个成功的过去,都可能把未来绊住。
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
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
任谁都不会想到,2020年的魏建军,竟然会使用这种极具爆炸性的语言,为30周年宣传片定调。
要知道当时的长城汽车如日中天。
在这个片子发布前的2019年,长城汽车销量高达106万台,同比增长1.4%。
看上去这个增幅并不起眼。
但看看这组数据就明白了——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0万台和2,144.4万台,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而且这还是继2018年之后,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二年全行业下跌。
可以说,整个汽车行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但毫无疑问,长城汽车逆市上扬。
再横向对比一下,就知道当年长城有多牛逼。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亲口表示,2019年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差一点就活不下去了。
老王表示,当时比亚迪利润同比下降了40%,业务全线大收缩,已经是命悬一线。
“许多一起打拼多年的战友都在那个时期辞职离开了我们,甚至有些车企直接把招聘摊位摆到我们大门口,拉走了我们许多培养多年的技术骨干。”老王不无感慨地说。
另外,吉利汽车(含领克)2019年销量136万台,同比下降9.3%。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奇瑞销量甚至还未过百万。
显而易见,在当时大市不佳的背景下,长城汽车却处于最好的位置。
那时候的长城,甚至具备挑落吉利,再次问鼎中国自主车企头牌的潜力。
但即便如此,老魏在那个片子中的造车感悟,却表现得极为警醒。
“如果,我们不敢冲破规则。
那么规则很快就变成创造的牢笼”。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老魏已经说了,他会在7月给网友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他还说,长城未来5年的计划,技术路线,市场路线,发展路线,“这个战略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但人们更好奇的,可能是老魏提到的那个“极具创新的新平台”。
这很有趣。
众所周知,让比亚迪老王“命悬一线”的2019年虽然惨烈无比,但转过年他就搞出了第四代DM-i,并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瞬间就扭转了颓势。
2021年,随着DM-i放量,比亚迪已经开始崛起。、
到了2022年,竟然一举干翻吉利,正式晋身中国自主品牌龙头老大!
而且从那时开始,
这是比亚迪的逆袭故事。
现在人们知道了,一切都始于DM-i这个大牛逼。
那么35岁的长城,会不会也能放出来一个类似于DM-i那样的大杀器,并一举成为行业格局颠覆者?
另外,既然老魏说了会是一个“惊喜”,那么就必然不同寻常。
当然,老魏已经有了Hi4。
这东西不错,但并不能去挑战比亚迪。
所以老魏所说的那个新平台,制造了很大的悬念。
不过有些东西出现在老魏的最新宣传片中,应该没有悬念。
比如灵魂摩托、混动重卡,以及V8。
还有,如果老魏能够在片子中突然放出一个超级跑车,预计也会引来不少眼球。
当然细算这5年,老魏肯定会有一些遗憾。
比如在那几年,老魏带领的长城汽车,还真有机会重新登顶中国自主车企第一,来一个江山轮流坐。
也是基于这种不错的发展态势,老魏在2021年正式发布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台,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但非常遗憾,尽管2025年只过去了一半,实现这个销量目标仅剩下理论上的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的累计销量为569800台,同比增长1.81%。
这个销量表现,已经无法和比亚迪、吉利、奇瑞相提并论了。
因为比亚迪同期数据是214.6万台,吉利140.9万台,奇瑞则是126万台。
当然老魏说了,造车是马拉松,长城汽车坚守长期主义,“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
但相比5年前发布《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时的情势,竞争格局早已天翻地覆。
除了比亚迪、吉利、奇瑞这样的传统友商之外,蔚小理和小米,也在市场横冲直撞,并制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各种玩法。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订单接近30万,华为问界M9单月交付超2万,科技企业正以“生态协同+流量打法”重构竞争逻辑。
当然老魏也在改变,他也开始拍抖音了。
不过与那些互联网大佬相比,他的流量虽然很好,但迄今为止还未展现出类似于雷军那样的变现能力。
这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不知道在《年方三十五》短片上映时,老魏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而且人们感兴趣的是,他在5年前就保持了“挺不过明年”的清醒,今年又会带来哪些振聋发聩的金句?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