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意大利《共和报》报道,此次中国对欧盟的医疗招标排除涉及了广泛产品:从假体装置及部件到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
当前,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远程贸易冲突持续升级。继对欧洲白兰地加征新关税后,北京7月6日宣布将欧盟企业排除在医疗器械大型公共招标之外(部分情况例外),以此反制欧盟对中国企业的类似限制。中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当订单金额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530万欧元)时,应排除欧盟企业(在华设立的欧资企业除外)的参与。"
具体而言,该措施涵盖范围广泛的产品,包括假体装置及部件、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中国财政部在声明中指出:"对于采购预算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53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应排除欧盟企业(在华设立的欧资企业除外)的参与。"声明同时明确,在非欧盟企业的投标中,从欧盟进口产品价值占比不得超过合同总额的50%。
中欧的贸易交锋延伸至医疗器械行业
欧盟实施保护主义措施
该措施7月6日即时生效,此前欧盟委员会已于6月20日宣布了针对中国企业的类似举措。欧盟宣称其决定是对欧洲企业在华市场受限的报复。7月6日中国商务部在单独声明中已阐释了回应的行动逻辑。
过去三年间,中欧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太阳能电池板及风力涡轮机等多个经济领域发生冲突。2024年4月,欧盟委员会依据2022年设立的新机制首次对中国医疗设备公共采购展开调查,该机制旨在获取外国政府采购市场准入。据欧盟估算,其95%的公共采购向全球竞争者开放,而欧洲企业基本无法进入中国公共采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