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圆桌 |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如何深刻认识我们党常抓不懈作风建设、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坚强决心及现实必要性?如何让党的作风建设“金色名片”熠熠生辉、永不褪色?本报约请三位学者研讨交流。

■主持人:于 颖 本报记者

■嘉 宾:王永杰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周敬青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特聘教授

      董德兵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教授

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破冰之锤”。如何正确把握党的作风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之间的关系?

王永杰:作风建设是自我革命的关键环节。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使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有力推进了党的自我革命。

作风建设彰显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所谓作风建设,可以理解为在党的作风上开展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是永葆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重要尺子。

自我革命为作风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党的自我革命是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不断清除党自身的问题,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性锻造活动。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实践为作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坚强的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和自我革命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都源于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周敬青: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甚至是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讳疾忌医,而是直面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决进行自我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作风建设着眼于铲除党内存在的杂质、毒素、毒瘤,教育和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正视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不断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发展,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机活力。

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一定意义和视角上看,也是一场在全党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观念、责任教育。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组织和党员无论处在哪个层级、担负什么工作,都应该有自我革命的责任”的精髓要义所在。

董德兵: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立铁规矩、强硬约束;坚持以上率下、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做起;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纠治“四风”开展集中教育和一系列专项整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和推进;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党的自我革命为作风建设提供动力和方向。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

党的作风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共同发轫于党的先进科学理论,共同服务于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长期执政地位的目标旨归,共同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共同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

主持人:徙木立信,化风成俗。作风建设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在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如何深刻理解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要性?

周敬青:百余年来,我们党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深刻诠释了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到党执政后部署开展的历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突出的内容就是整饬党的作风,以优良作风护航党和国家事业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成为重要突破口。2012年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了执政根基,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标识。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节点,我们党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审视自身,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根治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绝非一日之功,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依然任重道远。越是在这种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越要把自我革命这根弦绷得更紧,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顶梁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王永杰: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培育形成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以此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从历史逻辑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到党的七大概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都始终贯穿着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政治品格。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展现了优良作风的强大力量,也是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实践逻辑看,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党的建设从作风建设切入。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重要标志和“金色名片”。

从现实逻辑看,党中央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一方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能够推动保持党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我们党才穿越百年风雨,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另一方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深化改革和推进现代化提供保障。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

董德兵: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在创建时期就十分注重作风问题,强调要使同志们“知道党的组织是无产阶级的组织,他(她)们的官僚主义和独裁专制的作风是无产阶级所不能接受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延安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国民党等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党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整党等方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徙木立信”之举推进作风建设,使得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逐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行为习惯,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在新时代展现出鲜明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肩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在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节点,要深刻理解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必要性,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良好精神状态和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新形势下,清醒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如何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纠治“四风”?

王永杰:要从思想上廓清迷雾。深刻认识“四风”危害:其本质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诸多问题也与之相关。同时,要坚决与“作风建设可以歇歇脚”“没必要抓”“小事小节论”等错误认知作斗争,保持战略定力。只要“四风”问题病根未除、土壤还在,就要保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强化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当然,更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此外,抓作风建设还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之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从行动上一严到底。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示范,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形成强大震慑。三是深挖隐形变异问题。“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是反弹风险点和纠治难点,要善于穿透表象把握本质,如严防严纠“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以及奢华装修楼堂馆所、借调研考察和教育培训名义公款旅游等新问题。

要从制度上抓出“长效”。其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坚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严实。其二,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坚决斩断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链条,实现“由风查腐”“由腐纠风”的双向突破。其三,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对热衷搞“四风”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形成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周敬青:今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第十三个年头,“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有些地方“四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躲进了“青纱帐”,玩起了“障眼法”。当前,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表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

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强化系统观念,多措统筹并举,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必须坚持推进自我革命,固本培元、增强党性,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二是必须规范权力运行。要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清晰透明可追溯的制度机制,注重查找权力运行漏洞、补齐制度短板。三是必须从严监督执纪。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汇聚起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要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将党风党纪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长牙”,让铁纪“通电”。四是必须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要构建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完整的责任链条。五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一个有一亿多党员的党组织,最终还是要依靠一整套成熟稳定的制度来做坚强保障。

董德兵:要始终以“徙木立信”的决心抓作风,以“化风成俗”的韧劲固成果。

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两个责任”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的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日常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从严监督教育管理。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专责,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责任。

强化教育预防作用。要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正反面典型案例,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用足用好“第一种形态”,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提升监督效能。聚焦“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聚焦资金管理、项目审批、司法执法等重点环节,经常性排查风腐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督促制定防控措施。要强化运用大数据监督,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准性时效性。

健全制度体系。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坚持以“同查”促进“同治”。要加强案件剖析,针对暴露出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着力推动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权力漏洞。同时严格制度执行,进一步增强刚性约束,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推动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综合运用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等载体,加强各级各类干部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