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全国!高梁镇杨岭村凭啥这么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火到全国!

高梁镇杨岭村凭啥这么牛→


从清晨荷塘里晃动的采莲身影,到竹编合作社里此起彼伏的篾刀声;从村民议事会上热烈的讨论,到乡村振兴馆里驻足凝视老物件的目光……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的每一个日常场景,都在诉说着一个村庄从产业起步到文明深耕的蜕变。

2025年5月,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杨岭村“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正是其产业活力、治理智慧与文明风尚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产业振兴:

荷莲竹编铺就致富路




家人们,抓紧时间莲子还有三单!”“我帮大家剥开尝尝!”近日,高梁镇村镇干部携手内江本地新农人电商团队,在杨岭村百余亩连片荷塘创新开起了助农带货直播。这片被打造成国家2A级旅游景区的“荷花谷”,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村党总支副书记陈佑仙介绍:“村里从2015年开始发展荷莲产业,现在已经发展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据悉,村里已举办以“荷竹之约·乐享田园”等乡村文旅为主题的荷花节五届,开发藕粉、荷叶茶等特色荷系列产品,注册了“荷花谷”“杨岭牌”等商标,去年通过电商实现销售收入超18万元。


图片

图片


“听说村里在搞直播,我就带来了荷花、藕带、莲蓬和藕,直播间里头卖得多好!”村民郑良友高兴地说道。他介绍,今年开始将自家的十余亩田地全部种上了荷花,并带着自产的荷莲产品满怀期待地来到直播现场参与销售。“今年我家荷塘的莲蓬预计产量可达3000斤,藕带也能收获约1000斤。”




图片
图片


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里,村民李远寿手上正忙着编簸箕,他说:“我10多岁就开始编竹编,以前偶尔编点背到镇上去卖,没卖脱的还得背回家,费时费力还卖不到几个钱。现在好了,老板要来收,编多少他就收多少。一个月下来,我能挣1000多元,还不耽误种庄稼。”这个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的竹编产业,盘活了闲置厂房,吸引200多名老篾匠参与,年产簸箕、箩兜等产品达30万件,电商年产值超200万元,工人人均月收入增加1500元。


图片
图片


此外,村里建成百亩沃柑与百亩凤凰李基地,形成荷莲、水果、水产养殖、旅游、电商等五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5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






治理密码:

“1333”模式构建善治格局






“我建议村口那段路加个减速带!”“荷花谷那个栈道栏杆好久修一下?”村委会办公室里,十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样的场景,在杨岭村每周都会上演。

为了让产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村民,村“两委”摸索出“1333”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该模式以杨岭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通过资源性、经营性和服务性三种收入渠道,并建立了审计、财务和民主三级监督机制,将资金一部分用于公共设施维护,一部分用于产业发展,还有一部分作为分红揣进了村民的口袋。


图片
图片


这套管理模式实施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村民李阿姨指着自家门前说:“你看这路,以前下雨就滑得很,现在硬化了,路灯也亮,我夏天走去看荷花都方便了!”村集体收入的增长也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0.98万元增长到1.97万元,实现翻番。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基层治理中,杨岭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大事小事都让村民自己说了算。“现在村里有什么事,都是喊着大家一起商量着办,我们都特别满意。”村民杨大爷说。


图片

图片


这种“由民作主”的治理模式,使杨岭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四川省农村法治教育基地”等称号,并入选“国家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成为全省乡村治理的靓丽名片和示范样本。






文明深耕:

莲廉文化滋养乡风



午后的乡村振兴馆里,几位老人正对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感慨:“这是20年前村里的土坯房,哪想到现在家家都是楼房哟!”这座6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馆内,600余件老物件静静陈列,通过影像、3D绘画等技术手段,这些物件“活”了过来,重现着杨岭村四十年的变迁。“周末常有人带娃来,讲讲过去的日子,让娃知道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管理员笑着说。


图片


图片


“我们村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陈佑仙介绍,村里连续五年开展“文明家庭”“孝亲敬老模范”评选,累计表彰80余人次,1人获评“四川好人”,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被制作成展板,在村务公开栏里展示,成为村民们学习的榜样。村民唐刚材感叹,村里如今的文明好风气,要归功于“这些先进模范选得有代表性,给大家带了好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定期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年均开展活动近20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创新推行的“积分制+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将普法、调解纳入积分管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图片
图片


最特别的是馆内的“依莲爱廉”展区,通过《爱莲说》文化墙、廉洁故事等内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这种富有创意的做法,使杨岭村成功创建为市级“廉洁细胞”示范点。





“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对杨岭村而言既是荣誉,更是动力。站在新起点上,村里锚定“产业提质、治理增效、文明深化”三大方向,擘画振兴新图景:升级荷莲加工与竹编工艺,借力电商直播拓宽“荷花谷”“杨岭牌”销路,深化农旅融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同时拓展“依莲爱廉”廉洁文化,培育新农民,厚植文明根基。

杨岭村将持续以产业夯基、治理固本、文明铸魂,让“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焕发持久生命力。如今,荷塘碧波与竹编经纬交织,治理效能与文明新风共振,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

#内江富力万达嘉华酒店
#内江牛肉面 #大千干烧鱼 
#大千园 #东兴老街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 
#大千龙舟文化节
退伍不褪色!他的创业故事你听过吗?
东兴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巡河调研
80后湖南小伙靠养鱼逆袭!来看看这位东兴新农人的故事→
东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编  辑:谢晓明  王希倩  高   静

责  编:逄大海

编  审:黄   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