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明日花绮罗在社交媒体直播中坚决否认与朱鹤年牵涉卖淫丑闻的相关指控。
她澄清称,所谓的聚会实为一场宾客混杂的混乱生日派对,自己事先并不知道朱鹤年会出席。绮罗驳斥了“三天恋爱关系”及肢体接触的说法:“朱鹤年确实说过他是我的粉丝,但有人真的读过《周刊文春》的报道吗?全是胡说八道。根本没有三天的关系,我们那天才第一次见面,里面全是不实信息。”
她继续表示:“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会导致朱鹤年被开除,我觉得他们只是想把他踢出去,或者掩盖别的事情。”她强调:“我从未触碰或拥抱过朱鹤年。他确实长得帅,但我们完全没有肢体关系。我肯定这件事另有隐情,连《周刊文春》都对他被解雇感到惊讶。”
此前她曾在社交媒体发文:“我这辈子从未因性行为收取过任何费用,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派对上有个似乎喜欢朱鹤年的女性拍了照片,然后卖给了《周刊文春》。”
与此同时,7月2日江南警察局证实,因指控源于媒体报道且证据不足、缺乏具体调查依据,朱鹤年已被撤销卖淫指控。此前6月18日的报道称他在东京与绮罗私下会面,其所属公司OneHundred随即宣布他退出组合。朱鹤年否认所有不当行为,并计划采取法律行动,就诽谤指控索赔超过20亿韩元。
这场风波本质是信息时代“舆论审判”的典型样本:当《周刊文春》用模糊照片与碎片化证词构建“丑闻叙事”时,媒体流量逻辑已凌驾于事实核查之上。明日花绮罗的反驳揭示了荒诞内核——一场混乱派对的偶然同框,被加工成“三日情事”,而真正拍摄并卖照片的第三方却隐身幕后,暴露出八卦产业“造梗-传播-获利”的闭环中,当事人往往是被消费的棋子。
更值得玩味的是经纪公司OneHundred的“切割式处理”:在警方尚未定论时便宣布艺人退出,这种“舆论止损”策略看似保护品牌,实则默认了“未审先判”的逻辑。
当法律层面因“证据不足”撤销指控,与娱乐工业的快速定性形成反差,暴露出行业对“丑闻风险”的零容忍,本质是资本对公众情绪的妥协。朱鹤年索赔20亿韩元的法律行动,与其说是个人维权,不如看作对“舆论定罪”潜规则的一次挑战——在真相与流量的博弈中,被撕碎的不仅是艺人形象,更是信息时代的事实判断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