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 | 欧洲航天新势力崛起: Isar Aerospace 获1.5亿欧元融资,剑指本土发射自主权

本文共956字

图片

近日,欧洲航天领域传来重磅消息:德国航天科技公司Isar Aerospace完成1.5亿欧元融资,这笔资金将直接投向其卫星发射服务的扩张计划。

这家从慕尼黑工业大学走出的企业,正试图打破欧洲航天长期依赖海外发射场的局面,为欧洲本土打造独立的轨道接入能力。


图片

1.5亿资金背后:欧洲航天的“破局”野心


Isar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丹尼尔・梅茨勒表示,这笔投资反映了对公司使命的 “强烈信心”,即成为欧洲航天领域的新领军者。

“我们致力于满足全球对卫星发射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全球市场和政府提供独立且灵活的太空通道。”

成立于2018年的Isar,核心目标很明确:让中小型卫星的发射更便宜、更简单,而且要把发射场直接建在欧洲大陆上。

为什么说这是“破局”?看看现状就知道:欧洲目前主力火箭阿里安6号和Vega C,都得从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发射场起飞;而更多欧洲公司甚至要依赖SpaceX才能把卫星送上天。

这种“跨洋依赖”不仅成本高,也让欧洲在航天自主化上处处受限。

图片

Isar Aerospace的Spectrum火箭


图片

首飞爆炸却成里程碑?这家公司的“失败哲学”不简单


2025年3月,Isar完成了一次让业界瞩目的尝试:其研发的 Spectrum火箭在除俄罗斯以外的欧洲大陆实现了首次垂直轨道发射。

尽管火箭在起飞30秒后爆炸,却也同样创造了历史。

梅茨勒的态度出人意料:“我们实现了干净的起飞,验证了飞行终止系统,这些数据让我们对下次发射充满信心。”这种在失败中找突破的逻辑,或许正是航天创新的底色。

Isar表示,Spectrum火箭2号和3号正在紧锣密鼓生产中,下一次发射的倒计时,或许比想象中更快。

图片

Spectrum火箭於挪威發射,

首次升空即坠毁爆炸


图片

美国资本押注欧洲航天:6 亿融资背后的全球棋局


这笔1.5亿欧元融资由美国Elridge Industries以可转换债券形式注入,据数据平台Dealroom统计,Isar的总融资额已突破 6 亿欧元。

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当全球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欧洲正急需一个“本土答案”来应对美国SpaceX、中国商业航天公司的竞争,让卫星发射不再需要跨越大洋,使中小型卫星能够以更低成本入轨。


图片

下一次发射,欧洲在等什么?


尽管Isar尚未公布下次发射的具体时间,资本市场和行业的目光早已聚焦。

当SpaceX的星舰一次次刷新人类对火箭回收的想象,当中国商业航天发射频次屡创新高,欧洲正用自己的方式追赶。

这场1.5亿欧元的融资,更像是一张“入场券”:Isar能否带着欧洲的航天雄心,在商业发射赛道上撕开一道口子?或许当下一次 Spectrum火箭升空时,答案会更清晰。

#科创前沿#每日天使

本篇作者 / 郭潇萌

编务 / 徐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