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效仿中国对美亮剑?印拟征报复性关税,或押注仿制药进行反制?

近年来,中国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迫使美国不断让步,霸权主义逐渐溃败。

如今,印度似乎也想效仿中国,试图通过报复性关税和诉诸世贸组织(WTO)等手段,迫使美国在美印贸易谈判中妥协。

然而,印度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会像中国一样“打服”美国?还是会反噬自身?

图片

据外媒报道,美国对印度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印度出口贸易或受损28.9亿美元。作为回应,印度计划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收等额关税,并将争端提交至WTO。

然而,双方谈判进展缓慢。印度财长西塔拉曼明确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度的两条谈判红线,而印度贸易部长戈亚尔则强调,印度不会受美方设定的谈判截止日期影响。印度的强硬立场表明其希望通过制造谈判筹码争取更多利益。

图片

印度的策略显然受到中国成功反制美国案例的启发。以稀土出口管制为例,中国通过限制稀土出口,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最终取消了诸多限制禁令。

这一策略的成功关键在于,中国的稀土资源具有全球不可替代性,给美国带来了实质性压力。那么,印度是否也拥有类似的筹码?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图片

印度的最大反制抓手或许是其仿制药产业。数据显示,美国91%的仿制药依赖进口,其中印度供应占比高达47%。

例如,美国市场上60%的高血压和精神类药物都来自印度。如果印度收紧仿制药出口,确实可能对美国的药品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然而,这一筹码的效果远不及中国的稀土管制。

图片

首先,WTO争端解决机制因法官遴选问题停摆,印度很难通过国际法获得支持。其次,美国在美印经贸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其企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印度企业可能因长期贸易战承受更大损失。

此外,仿制药作为筹码也存在风险。一旦印度限制出口,美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对印度其他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进一步压缩印度的贸易空间。同时,印度的仿制药企业可能因出口减少而失去国际市场份额,影响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美国有可能通过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仿制药来降低对印度的依赖,例如从巴西或东南亚国家寻找替代供应。

相比之下,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之所以奏效,是因为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印度的仿制药虽然重要,却并非完全不可替代。美国的市场调整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使得印度的反制手段难以形成足够的压力。

从当前局势看,印度效仿中国的反制策略更像是一次试探,而非成熟的长期战略。印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彻底改变美国的贸易政策,而是通过制造压力迫使美国在谈判桌上让步。一旦美国做出一定妥协,印度的反制措施是否会继续坚持,仍然存疑。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