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称发现12.5万年人类经营的“脂肪工厂”:用石锤将动物骨头砸碎,熬煮提取脂肪

据美媒7月4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在如今德国境内一处湖泊旁生活的石器时代人类,曾系统性地处理动物尸体以获取富含脂肪的营养物质,科学家称,这本质上相当于经营了一家“脂肪工厂”,大规模地熬煮骨头。

周三,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考古学家通过对哈尔勒市以南诺伊马克-诺德遗址出土的约12万块骨碎片和1.6万件燧石工具进行分析,发现了这家“工厂”。挖掘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用火痕迹。

研究人员认为,尼安德特人——一种已知早在12.5万年前就生活在那片区域的已灭绝人类物种,会用石锤将富含骨髓的骨头砸成碎片,然后熬煮数小时以提取脂肪。脂肪冷却后会浮到表面,冷却后即可撇去。

由于这一过程涉及规划狩猎活动、运输和储存超出即时食物需求的尸体,以及在专门划定的区域提炼脂肪,因此这一发现有助于描绘出该群体的组织架构、战略以及精湛的生存技能。

图片

荷兰莱顿大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教授、该研究合著者威尔·罗布罗克斯表示:“认为尼安德特人愚笨——这是又一个证明该观点错误的数据点。”

近几十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表明,尼安德特人比最初人们对其野蛮的刻板印象要聪明得多。这些远古人类曾遍布欧亚大陆,并在4万年前灭绝。先前的研究发现,他们会制作纱线和胶水,在骨头和洞穴墙壁上雕刻,还会用鹰爪组装首饰。新研究的细节表明,尼安德特人在营养摄取方式上可能也十分老练。

蛋白质中毒的威胁

研究表明,在300年的时间里,生活在德国该遗址的尼安德特人显然也明白他们生产的骨髓的营养价值。

少量脂肪是健康均衡饮食的必需成分。对于尼安德特人等狩猎采集者来说,这种物质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严重依赖动物性食物。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以瘦肉为主、脂肪酸不足的饮食会导致一种使人衰弱甚至有时致命的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肝脏酶分解蛋白质和排出多余氮的能力受损。这种病症如今被称为蛋白质中毒,在北美早期的欧洲探险者中,它以“兔肉中毒”或“驯鹿病”而闻名。

图片

对于尼安德特人等平均体重在50公斤至80公斤之间的狩猎采集者来说,他们每天摄入的膳食蛋白质必须不低于300克,才能避免患上这种病症。研究显示,这相当于约1200卡路里的热量——远低于每日能量需求。因此,尼安德特人可能需要从非蛋白质来源(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中获取剩余的热量。

动物肌肉的肉块脂肪含量极低,因此骨头,即使动物营养不良,骨头也含有骨髓和其他脂肪组织,就成了更为重要的资源。研究人员发现,该遗址绝大多数遗骸来自172只大型动物个体,包括马、鹿和原牛(一种现已灭绝的大型牛科动物)。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会挑选含有最多骨髓的最长骨头。

橡果少许,黑刺李些许

据研究作者称,尼安德特人究竟如何处理骨头尚不清楚。罗布罗克斯表示,这些远古人类可能会用桦树皮、动物皮或其他身体部位(如胃内壁)制作容器或罐子,往里面装满水,然后挂在火上煮。

图片

雷丁大学动物考古学高级研究员、该研究合著者杰夫·史密斯提出,尼安德特人可能会将他们生产的脂肪当作“油腻肉汤”来食用,为了增添风味和营养价值,他们可能还会往肉汤里添加植物。他指出,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榛子、橡果和黑刺李的烧焦遗骸。

史密斯说:“这些尼安德特人并非只是简单维持生计的狩猎采集者,他们是能够高瞻远瞩、组织复杂任务,并从环境中榨取每一卡路里热量的规划大师。”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图卢兹保罗·萨巴蒂尔大学的考古学家卢多维克·斯利马克未参与这项研究,他认为这些发现“令人兴奋”。

斯利马克著有《最后的尼安德特人》一书,他说:“这些发现终于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的许多事情提供了明确的考古学证据:尼安德特人不仅珍视骨头中的脂质,还制定了特定策略来提取和加工它们。这与更广泛的考古记录高度吻合,该记录显示尼安德特人是技艺高超的大型猎物狩猎者,具有敏锐的生态适应能力。”

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人类学教授布鲁斯·哈迪表示,诺伊马克-诺德遗址是“这一石器时代时期骨脂提炼的最佳例证”。哈迪说:“诺伊马克-诺德遗址呈现的证据组合令人印象深刻。它很可能代表了尼安德特人提炼骨脂的‘冒烟的枪’或‘炖煮的骨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