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眼中的吉林(2025.7.5)丨新民大街焕新开街 来吉林畅享“22℃的夏天”

新华社、新华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凤凰网报道7月5日,吉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重新开街,打造城市文旅新场景,焕发出文旅全新魅力。

央视一套视频号播发《#非遗里的中国·吉林篇# 全网首发!7月5日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引领观众深入了解吉林省系列非遗艺术不断传承、发扬光大的故事。人民网推出《走!吉林避暑去!》,报道吉林作为全国四大避暑区域避暑资源和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充分发挥气候宜人优势,力促“引客入吉”,让游客到“吉”清爽一“夏”。

人民网首页、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出《本文,水分有点大》,报道长白山被誉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吉林省矿泉水储量居全国首位。





新民大街焕新升级

7月5日,吉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焕新开街

新华社

秀我中国视频号播发《位于长春市的新民大街经改造后于7月5日正式亮相!这条街上都有什么呢?一条视频,给你讲清楚!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华网客户端推出《保护一条街、自信一座城——长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报道长春市新民大街两侧历史建筑面向公众开放,成为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一张文化名城新名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新民向新|1933→2025:新民大街的历史保护与文化新生》《新民向新|新民大街夜景焕新升级 打造城市“夜间会客厅”》,报道7月5日,吉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焕新开街。今年2月,长春市正式启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工程”,全面提升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既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是对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近代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展现创新历史保护与文旅融合的长春范例。

中国新闻网

图片

图片

中国新闻网推出《百年老街焕新颜:长春新民大街连接历史与未来》《绿意科技赋能,历史余韵生辉:新民大街让城市文脉触手可及》,报道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市新民大街,经过提升改造后7月5日焕新开街,成为激活“北国春城”文旅活力的新地标。

凤凰网
图片

图片

凤凰网推出《凰家观察|老街里的新故事:新民大街书写长春文旅融合新篇》,报道7月5日,长春市新民大街在历经140天的保护性提升改造后开街,延续了历史肌理,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向未来,让百年老街焕发新活力,在“保护第一、文化引领”的理念下,成为激活“北国春城”文旅活力的新地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之路。



人民日报

图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图片报道,图文展现国网四平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对康达农机有限公司用电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指导企业提升安全水平的场景。

图片
图片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通化市档案馆公布杨靖宇笔记本档案》、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出《尘封85年,首次公布!CCTV-7国防军事频道“正午国防军事”“军事报道”播发《“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吉林通化首次公布》、中国日报网视频号播发《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吉林通化首次公布》、中国新闻网推出《“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吉林通化首次公布》报道尘封八十五载的杨靖宇将军笔记本档案在通化市档案馆首次公布,档案再现了杨靖宇将军在极其危险、恶劣的环境下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真实情况,为杨靖宇事迹研究及东北抗联史研究提供了新实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民网首页推出《好品中国|本文,水分有点大》、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出《本文,水分有点大》,报道长白山被誉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吉林省矿泉水储量居全国首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民网推出《走!吉林避暑去!》,报道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吉林凭借“22℃清凉密码·醉美吉林”路线入选榜单。自入夏以来,22℃的清爽吉林“火热”出圈,全省积极抢抓市场机遇,谋求产品创新、业态融合、活动赋能,助推夏季旅游市场活力迸发。



新华社

图片
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起“磐石”传薪火——东北抗联创建地的振兴新篇》,报道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是东北抗联诞生与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地实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本体保护系统工程,开发以抗日斗争纪念馆、漫红岭等为载体的红色研学线路,以“红色引领、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理念,不断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

图片
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吉林市2025消夏避暑露营季即将启动》,报道吉林市2025消夏避暑露营季暨松花湖度假区第六届青山花海露营季,将于7月6日17时正式启动,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将对本次活动进行直播。

图片
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新华社现场云直播:中国·吉林第二届边境马拉松系列赛——江源站》,报道“心无界 步边疆”成长杯中国·吉林第二届边境马拉松系列赛——江源站7月6日起跑,届时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一套视频号播发《#非遗里的中国·吉林篇# 全网首发!7月5日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引领观众走进吉林,深入了解长白山人参、延边农乐舞、查干湖冬捕、安图县铁艺、吉剧艺术等非遗艺术不断传承、发扬光大的故事。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非遗里的中国>带你探寻白山松水间的匠心传承》。

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发《大美中国 吉林 走进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探秘自然之美》,报道位于通化的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一个个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泊散落在崇山峻岭中,夏季的平均气温在22℃左右,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避暑。近年来当地打造立体巡护监测体系,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使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松脉长春丨松劲涵清气 潭澄蕴碧光》,报道长春净月潭景区的黑松林以其针叶林海的形态和超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成为净月潭景区最受欢迎的休憩地,市民避暑的绝佳去处。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希望的田野|吉林公主岭:小灵芝成“金疙瘩” 撑起致富大产业》,报道公主岭市苇子沟街道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建设了灵芝培育基地,不仅构建起菌种培育新产业,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希望的田野|吉林大安:盐碱地水稻无人机施撒叶面肥 促早熟增产增收》,报道大安市龙海灌片的1200公顷经过盐碱地改良的水稻田,除草、施肥等作业全程实现了无人机等机械化的高质量操作,预计今年亩产量将达600公斤以上。



中国新闻网

图片

图片

中国新闻网推出《吉林集安:“世遗之城”交出文脉守护硬核答卷》,报道“世遗之城”集安市境内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1年来,已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防体系,获得国家文保资金支持,并联合顶尖院所持续开展考古发掘,新发现历史遗迹80余处,出版专著10余部,在保护、研究、活化遗址与文博旅深度融合中交出文脉守护的硬核答卷。



香港大公报

图片

香港大公报整版推出《走进吉林小城 揭高句丽神秘面纱》《王朝辨识/“高句丽”非“高丽” 前者华夏印记鲜明》,报道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王朝遗址的历史文化底蕴,以考古实证与史籍记录,梳理了高句丽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历史从属关系的前世今生。凤凰网推出《美丽集安——走近高句丽王朝的前世今生,还有中唐名将高仙芝》。



文字:张昱之

编辑:张饮杨
监制:贾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