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嵌银厂的车间里,时光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红木与银丝交织缠绕,勾勒出一方独属于传统工艺的天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孙磊正手持刻刀,专注地让刀尖在红木表面游走。每一道刻痕都像是与历史的对话,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娓娓道来。
木与银的初遇,在时光里淬炼不朽纹路
潍坊红木嵌银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所谓“嵌银”,即先在红木表面雕刻出山水、花鸟、书法等纹样的凹槽,将金、银等材料拉制成很细的丝条,再将银丝嵌入槽中砸实,最后经数遍生漆髹涂与推光而成。这种“红木为骨、银丝为魂”的工艺,将书法、绘画与雕刻技艺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刚硬的红木如大地般沉稳,柔韧的银丝似星河般璀璨,一刚一柔间,演绎出张弛相济的造物美学。
2011年,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潍坊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省级非遗保护单位的潍坊嵌银厂,是这门技艺的“老字号”守护者,其生产的“潍坊牌” 红木嵌银漆器闻名海内外。两百多年来,经世代传承人的精心钻研,使得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从单一嵌法发展出粗细丝配嵌、金银丝混嵌、砸尖等多种技法,作品涵盖文房四宝、屏风、首饰盒等百余种工艺品,以及雕龙座椅、博古架、梳妆台等家具,花色多达千余种。
刀笔镌刻岁月,在方寸间雕琢时光
走进嵌银厂,一件件精美的红木嵌银作品映入眼帘。屏风上,银丝勾勒出的山水花鸟栩栩如生,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凝固在木间;桌椅上,吉祥纹饰寓意深远,红木的沉稳与银丝的灵动相得益彰。而这些精美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像孙磊这样的匠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微许之中看风景,方寸之间见天地。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繁杂严谨,从设计构思到成品诞生,胚胎制作、木工雕刻、嵌丝镶嵌、髹漆推光等核心环节环环相扣。雕刻时,匠人们以刀为笔,在红木表面雕琢出深浅、宽窄各异的凹槽,从而保证图案精美,凹槽与银丝严丝合缝。银丝镶嵌是整个工艺的核心与精髓,包含贴样、割槽、续丝三大关键环节。嵌丝时,匠人们用镊子轻夹银丝嵌入凹槽,以小锤轻敲贴合,银丝在匠人的指尖流转腾挪,或砸嵌、或飞丝、或融丝,亦或通过粗细丝搭嵌、金银丝搭嵌等手法,演绎出万千变化。嵌丝后的作品上漆需历经落丝、磨丝、上色、上灰、上漆、阴干、罩漆、拨丝等21道精细工序。每件器物均需多次上漆,且每遍上漆必须精准无误,方能确保器物的美观与长期耐用。
在这里,匠人们用“慢工出细活”的坚守,让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依然散发着温润的光芒。从雕刻的精准到嵌丝的精妙,再到髹漆的精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匠人对时光的雕琢、对技艺的敬畏。正是这份在方寸之间的坚守,让木与银的“共舞”跨越百年,成为不朽的艺术传奇。
老技艺对接新审美,让非遗走进年轻生活
如今,潍坊嵌银厂的设计绘图、木工配料、雕刻嵌银、组装、大漆、拨丝等6道工序,全部由手艺人手工制作。曾经有人问:“机器雕刻又快又准,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工?”面对这样的疑问,孙磊说:“机器能复制形状,却复制不了温度。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完工至少需要三个月,需匠人凭手感控制力度,作品展现出的灵气是机器学不会的。”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潍坊嵌银厂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潍坊嵌银厂新推出的卡通蛇造型的“四六牌”,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简约风格碰撞,让年轻消费者眼前一亮。为让技艺薪火相传,潍坊嵌银厂还招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我们想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把红木嵌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孙磊说道。
当每一刀刻下,当每一根银丝嵌入,潍坊红木嵌银的匠人们将自己的时光、情感,都熔铸进了木与银的对话里。那些在工作台上磨出的老茧,那些镶嵌时屏住的呼吸,最终都让古老工艺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璀璨。
新黄河客户端:贾秀媛 汪珂帆 孙华玉
美编设计:申笑
编辑:贾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