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170国必须给个交代,为何中国成了例外? 

特朗普对170国下关税通牒:为何中国成唯一例外? 

据外媒报道,近期特朗普政府向除中国外的,170多个国家下达关税“最后通牒”,宣称将以“批量发函定税”的方式强制推行“对等关税”。

他认为“170多国逐个谈判太复杂”,转而采用“发函定税”的单边模式,要求各国接受美国设定的税率。

这种策略在特朗普近期宣布的,美越框架协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而对日本的威胁更暴露了这种策略的霸道性。特朗普先是怒斥“日本缺米却不买美米”,威胁将关税提升至35%或者任意数字。实则底线是保留汽车25%关税并对其他商品加征10%。

这种“先扬后抑”的谈判术,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慌逼迫对手让步。

正如前德国总理默克尔透露的细节:特朗普曾在媒体前故意不握手,私下却补回——关税通牒不过是其“媒体政治”的延伸,真正目标是营造“美国胜利”的表象。 

法案撑腰:“大而美”法案的关税底气 

7月3日通过的“大而美法案”为特朗普的关税战注入强心剂。

该法案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而资金缺口正需通过加征关税填补。

法案中的5万亿债务上限提升,让特朗普有底气宣称“不怕与欧盟、日本打持久战”。 

渣打银行预测美债利率年底或升至4.9%的警告,似乎也被特朗普视为“可承受的代价”——为了维持“美国优先”的政治叙事,他甘愿用短期财政刺激掩盖长期债务风险。 

中国例外:实力构建的博弈平衡点 

在170多国承压之际,中国成为唯一“例外”。

一方面,中美关税暂缓期8月初才到期,时间差为中方赢得主动;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清楚,与中国升级关税战的代价远超其他经济体。

仅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和C919发动机禁令的取消,就已显示美方在核心领域的妥协。 

这依赖于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稀土等关键资源的掌控力,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反制筹码。

特朗普在关税战中对中国的“特殊对待”,恰恰印证了“实力决定话语权”的国际政治铁律。

唯有敢于反制的国家,才能在单边主义浪潮中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