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拿大米“为难”日本?击中日本敏感处,以换取重大让步

​据界面新闻消息,当地时间6月30日,日本明确拒绝进口美国大米,次日特朗普便威胁对其出口商品加征最高35%的关税。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背后藏着不少玄机。先看日本这边,它可不是第一次跟美国在贸易上掰手腕了。之前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英国首相给特朗普捡文件换关税减让,可日本这次硬气起来了。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说,不能牺牲农业来谈贸易,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日本农业在GDP里占比不高,但它是政治版图的重要拼图。自民党要靠农村选票稳住政权,要是放开农产品进口,农协系统和农村基层肯定反弹,参议院选举可能就丢了票仓。而且日本土地少,粮食依赖进口,万一遇上战争或者自然灾害,没粮食可就麻烦了。所以就算美国大米便宜,日本也得保护自家农业,这是战略问题。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再说说美国,特朗普老用关税大棒威胁盟友,之前对汽车就想加25%的关税,现在又拿大米说事。他说日本面临大米短缺却不买美国的,这事儿有点奇怪。日本真的缺大米吗?其实日本大米自给率挺高的,只是品种和消费习惯的问题。特朗普这么做,明显是想在贸易谈判里多捞点好处。

日本这次硬刚美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方面,它对美国的单边施压累了,从大米、汽车到数字税,作为盟友不但没豁免,还老被点名,这让日本觉得自己的“大国尊严”没了,必须得回应一下,不然就真成美国的附庸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改善,中国解禁了日本水产品出口,这让日本有了点底气跟美国谈条件。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不过,日本也不是完全不怕美国。野村证券预测,要是美国真加征关税,日本股市会承压,债市可能涨。而且日本央行可能年内加息,10月加息概率40%。这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个挑战,毕竟制造业前景本来就不咋地,非制造业虽然还行,但也扛不住高关税的冲击。

特朗普威胁加税,可能也是谈判策略。他之前就常用这招,先把话说狠了,然后再让步,显得自己占了便宜。但这次日本不接招,谈判就僵住了。美国可能想让日本增加国防开支作为妥协,或者逼自民党在选举中失利,这都是政治风险。现在日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7月9日的关税暂停期限快到了。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日本得在“大国尊严”和“钱袋子”之间做选择,挺难的。要是让步,以后美国可能更过分;要是不让,高关税又得自己扛。从民意来看,日本人对美国的信任度跌到22%了,68%的人不信任美国。这说明日美同盟的根基在动摇,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把盟友都得罪了。日本民众觉得美国不可靠,还不如自己搞“自主防务”和“外交多元化”。

鲍威尔最近说美国经济还行,美联储可能晚些时候降息,但关税对通胀的影响还不确定。高盛预测9月降息,比之前提前了。这对日本来说,可能有点缓冲,但贸易摩擦的影响还是会慢慢显现。总的来说,日美这次贸易争端,表面是大米和关税,其实是利益和尊严的博弈。日本想摆脱美国控制,又怕经济受损;美国想压榨盟友,又得考虑谈判能不能成。接下来就看双方怎么出牌了,是继续硬刚,还是各退一步,这不仅影响日美关系,还可能给全球贸易添更多变数。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