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启动,被指“针对中国”,专家:该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据新华社7月3日报道,美日澳印在华盛顿正式成立“印太稀土联盟”,四方签署合作备忘录,中方当天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新的管制措施。这个联盟表面说是要保障稀土供应链安全,实际就是冲着中国来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8%,但产量占比超60%,精炼能力更是达到90%以上。美国自己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开采出来的稀土还要运到中国精炼,这联盟说白了就是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之前就想自己搞稀土,去年说要在南鸟岛开采海底稀土,计划采集35吨海底泥浆,说每吨含2公斤稀土矿物,还说那地方有1600万吨稀土储量,结果到现在连开采成本都没算清楚,设备还得靠英国公司,项目拖了又拖。澳大利亚倒是有稀土矿,像莱纳森山项目,可投产时间一推再推,技术上也依赖中国。印度更不用说了,稀土储量不少,但开采和精炼技术落后,每年还得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产品。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这四个国家凑一起,各有各的难处,想靠联盟对抗中国稀土优势,恐怕没那么容易。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世贸组织规则里就允许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和环保目的实施出口管制,美国自己对半导体设备、航空发动机等出口也有严格管制,欧盟去年对锂、镍等矿产也出台了出口限制措施,怎么到中国这儿就成了“武器化”了?

中方这次的管制措施很明确,不是全面禁止出口,而是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许可管理。商务部说了,只要符合规定,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都能满足,还专门给他们开了“快速通道”。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向美国企业发放了237份稀土出口许可证,比去年同期多了40%,这说明中国不是不让出口,而是要规范管理。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现在全球稀土市场就这么个情况,中国掌握着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优势,其他国家想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难上加难。“印太稀土联盟”要真能解决问题,美国就不会在今年6月取消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限制了,也不会让财长贝森特多次喊话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了。稀土这东西,在高科技领域用处太大了,造芯片、造新能源汽车电机都离不开。

中国加强管制,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过去几十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占全球90%以上,但价格却被压得很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稀土有军民两用属性,必须防止被用于损害中国利益的领域。“印太稀土联盟”成立后,四国计划在勘探、开采、精炼等环节合作,还说要投资50亿美元建设稀土产业链。

图片

贝森特(资料图)

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很骨感。就说精炼吧,中国有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和工艺,其他国家想突破,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行。澳大利亚的莱纳森山项目,原计划2024年投产,结果因为缺乏精炼技术,投产时间推迟到2026年以后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靠垄断得来的,而是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投入形成的。现在其他国家想通过联盟来挤压中国,中国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除了加强出口管制,中国还在推动稀土产业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开发替代材料,减少对稀土的依赖。对于“印太稀土联盟”,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如果四国想通过联盟来搞对抗,损害中国的利益,那中国也不怕。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手段,也是符合国际规则的。

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现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搞排他性的联盟,最终只会损害各方的利益。美国与其拉着盟友搞对抗,不如正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毕竟,在全球化时代,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能共赢。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