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评论 | 让“高效办成一件事”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

当下,广大群众感觉办事变得越来越“简单、轻松”——从“多个窗口跑”到“一窗通办”,从“耗时数天”到“一小时办结”……这样的变化,是师市持续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扎实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具体实践成果。

如今,随着政务数据共享和平台建设,许多材料只需提交一次,后台自动流转,推动越来越多涉及公共服务的事项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背后,打破的不仅是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

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独立的办事标准。比如,以前办企业执照可能要跑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相关的材料支撑。其中,不可避免出现需要同类材料。现在随着政务服务行政效能提升改革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同类数据材料实现了部门间共享,带给广大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速度快了、效率高了”。

数字化带来了便利,但也不能忽视特殊群体的需求。老年人可能不熟悉手机操作,残疾人可能需要更多帮助。政务服务在提高“线上化”效能的同时,不断优化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线下窗口要更亲民,工作人员态度要更耐心;线上平台要更简洁,操作流程要更易懂。同时,可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看似是政务流程的优化,实则是对政务服务理念的考验。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我们要持续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更多高频、面广、问题多的“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感觉更好。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朱小丽 任斐斐
编   辑:鲍   飞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李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