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毕业季的十字路口
你是否在寻找一个能让专业理想
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的舞台?
不妨走进眉山的产业脉络里寻找答案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东坡笔下奔涌的岷江水
至今仍在浇灌着这“孕奇蓄秀”的土地
当三苏祠的飞檐挑动千年月光
当泡菜坛的乳酸发酵着人间烟火
眉山早已在“千载诗书城”的卷轴上
拓印出“制造强市”的钢铁筋骨
“天府粮仓”的丰稔田畴
“文旅圣地”的山水诗行
……
▌高铁轮轴的古今智慧
在东坡区甘眉工业园区南区,中车眉山的机械臂正忙着生产高铁转向架。机械类的同学用CAD把古代“木牛流马”的智慧变成现代设计图;交通运输类的学子给列车控制系统编程,让“行胜于言”的理念化作高铁轮轴上的精准参数,国际贸易的同学则将他们的智慧结晶变成铁路货车整车、关键部件、集装箱等产品协同出海的产业格局。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焊花飞溅。图源:廖奎
▌半导体车间的精密注脚
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机械臂挥舞,智能设备雕刻着纳米级的电路,电子信息类与光学工程的学子联手研发“高科技设备”,不断优化显示屏生产工艺流程,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优化芯片排列,月产110K大板的生产线就像数字宣纸,最终变成一个个车载显示屏销往全球各地。
甘眉工业园区航拍图。图源:张丹梅
▌锂电研发的五行哲学
中创新航的实验室里,材料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的同学在研究像五行相生一样相互作用的锂电池,能源动力类同学设计的储能系统,让能量“生生不息”,不断推动全球氰胺材料产业发展,这座“新能源硅谷”正等你用数字经济理论规划产业发展,让每一份电能都能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创新航。图源:彭山区委宣传部
▌禾下乘凉的数字注脚
永丰村的沃野之上,农学类的学子用无人机为稻田病虫害预警,农业工程类同学设计的智能灌溉系统,按土壤墒情精准输水,而自动化类同学编写的控制程序让每滴水都成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标点,共同续写着“天府粮仓”的智慧农耕史。
永丰村。图源:崔宗喜
▌泡菜坛里的科学密码
吉香居的发酵车间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与生物工程类的同学共同演绎“舌尖上的东坡”:他们观察乳酸菌发酵时的变化,改良菌种,让泡菜的味道更稳定;他们手中的pH试纸不仅测酸度,还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新口味,更用管理学思维把东坡泡菜变成跨境电商的热销品,让更多人尝到眉山味道。
吉香居泡菜生产车间内的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图源:眉山市委宣传部
▌柑橘林里的数字地图
丹棱的橘园上空,农业工程类的同学用无人机给“不知火”绘制“甜度地图”——哪里的橘子更甜,地图上一目了然。物联网工程的同学给每棵橘树都装上了“数字身份证”,扫码就能知道它的生长情况。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同学则携手把这些甜度数据“翻译”成物流订单,让最甜的橘子能精准送到客户手里。
丹棱晚熟柑橘套袋。图源:罗俊涵
▌三苏祠的数字传承
在三苏祠,历史学类的学子仔细研究碑刻背后的故事,整理出详细资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运用3D建模技术,把祠内碑刻变成数字模型,他们不断完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三苏文化更好走向千家万户。另一边,设计学类的同学针对消费者偏好,设计出一系列独具东坡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提升眉山文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们在三苏祠博物馆参加“寿苏会”活动。图源:三苏祠博物馆
▌青神竹编的现代新生
青神的工坊里,竹丝在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设计学类的同学用电脑模型复刻“挑压法”工艺,让竹编产品拿下红点设计奖。数字媒体技术的学子给每件竹编作品植入区块链标签,以便追溯工艺源头。电子商务类同学则将“不可居无竹”的理念变为国潮IP,通过跨境平台把竹编茶具、装饰品销往海外。
国际竹艺城。图源:青神发布
▌瓦屋山的智慧文旅
在瓦屋山,旅游管理类同学打造了智能导览小程序,游客动动手指,就能清楚景点位置、规划游览路线,还能收听景点的语音讲解。通信工程的5G技术,把景区的实时天气、人流密度数据展示在入口大屏,方便游客提前安排行程。数字媒体艺术的同学会结合季节特点策划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让山水游览变成沉浸式文化体验。
瓦屋山实拍图。图源:张智丽
毕业不是终点
而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
眉山的产业肌理
恰似一部活态《东坡志林》
翻开任何一页
都能看见“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仕道
正演变为“术而精则业”的当代择业哲学
选择与城市同频的专业
便是选择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当代注脚
来吧
在眉山这片热土
每一份才华都能与城市脉搏同频
每一个梦想都能在机遇沃土中绽放
东坡故里正敞开怀抱
等你共赴这场青春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此刻的你
若问“何似在人间”?
眉山会答
当你的专业理想融入城市脉搏
便是最好的人间
来源:眉山融媒
编辑:王昱蒙
二审:胡兵
三审: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