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 6月5日至22日,一场跨越380年时空的文化之旅在滇东大地展开。来自北京、江苏及云南大理洱源、昆明、曲靖等地的徐霞客文化爱好者齐聚曲靖胜境关,18天,2630公里,300名参与者,他们重走徐霞客1638年考察滇东的传奇路线,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动传承霞客精神。
曲靖胜境关出发
1638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踏入曲靖,历时33天的考察成就了《滇游日记》中的经典篇章。如今,这条“霞客之路”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活动中,参与者们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探访其笔下的地理风貌、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并通过研学分享、文化论坛等形式,推动徐霞客精神与当代文旅融合发展。
近日,全程参与徒步的6名徐学研究者与曲靖麒麟区文化爱好者在当地“趣”图书馆展开交流,分享沿途见闻与研究成果。活动现场,“徐霞客研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曲靖在挖掘历史资源、打造文旅品牌上迈出新步伐。
“让泛黄的书页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麒麟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懿表示,曲靖正着力将徐霞客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让文化长出富民的根系,才是对霞客精神最踏实的致敬。”
麒麟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懿
曲靖以“珠江源头·旅居曲靖”为文旅品牌,徐霞客与珠江源的深厚关联成为其首张文化名片。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说:“重走霞客路不仅是爱好,更需将文化传承提升到新维度,为历史留下当代轨迹。”茈碧湖霞客书院院长李孝泽认为,曲靖2000多年的建城史和300多年的文明史,需通过《徐霞客游记》的深度挖掘,实现文化财富向旅游经济的转化。
分享会现场
“徐霞客是云南旅居的先行者,他为我们开辟了道路。”旅居大理的南京人陈滟感慨道。昆明徐霞客纪念馆馆长包志伟认为,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为当地推开一扇窗”,“哪怕是一扇小窗,也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纪念馆讲解员姜萍则赞叹:“曲靖的旖旎风光和丰厚资源,通过这样的活动得以更广泛传播。”
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理事殷石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行走,更是精神历练,“如何将徐霞客文化品牌与旅游融合,值得我们持续探索”。
当探索精神遇见珠江活水,曲靖正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古今。青石板路、特色民宿、研学基地……徐霞客笔下的风景正转化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实践。这条重走之路,不仅跨越了380年的时空,更让文化成为流动的风景,为曲靖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下一步,曲靖文旅还将针对此次“寻踪霞客 云游曲靖”,开展“纪念徐霞客入滇游历388周年主题摄影展”活动,借此让更多人了解徐霞客、了解曲靖。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莹
视频:孙莹
责编:莫开井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