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直面水土流失治理难题,聚焦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深化“政产学研用”校地合作模式,携手云南大学为高原山地生态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哀牢山半山-红河谷特色柑桔产业带
一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破解关键技术瓶颈。针对红河谷柑桔产业带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新平县依托云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科优势,在戛洒镇内精心布局科研平台,建成“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站(云南省唯一)及云南省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配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水土流失技术研发、水土流失生态修复、柑桔耗水研究等9个观测场39个监测小区,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科研数据监测体系。
二是搭建“政企校”联合体,畅通成果转化路径。为确保科研成果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新平县与团队共同联合褚氏农业、鼎成农业等龙头企业,搭建“政府—企业—高校”联合体。建立“企业列出技术需求清单、高校科研团队定向攻关、研究生驻场开展研究”的运行机制,深入解析沼液施用下柑桔产量、品质提升机理及沼液施用对果园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形成“基础研究—基地示范—企业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路径,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柑桔产业绿色发展。
三是构建联合培养机制,厚植持续发展根基。新平县依托科研与产业平台,构建“高校人才+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联合当地龙头企业技术人员,以“田间课堂”模式为主,依托“褚橙”种植生产管理为标准建设的教培中心,面向柑桔种植大户、小微企业技术员及种植基地管理技术员,开展柑桔栽培管理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等专题培训60余次,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7次。
开展柑桔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玉溪褚橙庄园
一是突破合作地域限制,织密跨区域协同网络。针对柑桔种植季节性干旱问题,新平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与云南大学共同联合四川大学灌溉需水研究团队组建联合攻关小组,研发水分精准调控技术,建立特色经济作物节水提质增效灌溉模式,精准匹配柑桔不同生长周期的需水规律,有效缓解季节性干旱对柑桔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宽合作网络、汇聚智力资源,共同与中科院、北师大等科研院所建立学术交流机制,接待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来访科研人员200余人次,形成高端智力集聚效应。
二是突破研究学科壁垒,打造交叉融合创新生态。充分整合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湖泊研究院等资源,组建由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材料学、农业水土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研究人员构成的跨学院、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攻关团队,转变水土流失防控的观念、策略、技术措施,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化手段并用,持续探索水土流失防治的新路子,创新研发出壳聚糖基可降解保水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构建“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菌剂-草种”四位一体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柑桔企业、种植大户,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
三是突破人才培养定式,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新平县与团队共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野外站,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场所。在联合培养中,以项目为牵引,采取校企共同选题的方式,切实构建起“学用结合、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联合云南大学与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云南新平现代水土保持科技小院”,围绕“猪-沼-果”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研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化为科研课题,形成“实践出题—科研解题—教学育人—成果运用”的良性循环,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团队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5人,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
云南大学-褚氏农业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一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平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探索适宜于高原山地的水土保持技术,在联合团队历时12年科研攻关里,成功研发并验证横垄耕作措施和60%的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将可降解材料与生态保水材料结合,创新研发出柑桔林植生毯覆盖技术,使土壤含水率提升10-15%,有效缓解高原山地坡耕地水土流失并提升作物产量,实现柑桔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助力更多“绿色食品牌”打造,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二是人才引育与成果转化良性互动。依托新平县干热河谷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热区农业资源优势,团队围绕干热河谷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以及热区农业开发等开展深度系列研究,实践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推动柑桔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累计为当地培养了逾1000人“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300名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场所,助力云南大学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篇,授权专利6项,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多次,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下一步,新平县将持续深化与云南大学的校地合作实践,进一步聚焦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探索多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新空间,以“技术赋能生态修复+模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高原山地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新平党建微信公众号
编辑:周晓婷
复审:尤畅
终审:刀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