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库:特朗普关税大限将至!全球贸易将迎哪些关键变局?

2025年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设为期90天的 “互惠” 关税暂停期即将到期。在此关键时刻,特朗普究竟会采取何种行动?全球经济本就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主任乔希・利普斯基,也对这一情况做出了相关的观点预判 。

图片

乔什·利普斯基(Josh Lipsky)是大西洋理事会国际经济学主席,兼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高级主任。他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顾问,并担任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演讲撰稿人。

01

客观背景

尽管特朗普暂时下调了对全球加征的贸易关税,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其领导下,美国经济当前比三个月前“更趋保护主义”,且“利率存在进一步上行压力”。

从客观数据看,特朗普于四月初加征的关税,使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从3%骤升至25%以上,创下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在90天关税暂停期内,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仍面临10%的关税。据此,乔希预测,即便关税暂停期结束,针对各国的最低关税也不会取消。

尽管美国国内法律裁决可能对总统特朗普的部分紧急权力形成限制,但其仍保有推行激进高关税贸易政策的空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已威胁将对药品等一系列产品加征新关税,这一举措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供应链与市场预期。

02

达成的关税协定

三个月前,特朗普曾信誓旦旦承诺“90天内达成90笔贸易协定”。然而现实进展显示,除美英达成一项有限协议、中美经过两轮谈判形成初步共识外,并未出现特朗普预期的“多国主动寻求签约”的局面。

乔希分析指出,印度与日本可能是当前最具签约潜力的经济体:印度贸易谈判代表已延长在华盛顿的停留时间,释放出积极磋商信号;而日本虽在汽车关税与农业议题上面临复杂博弈——尤其是汽车产业占其全国8%就业份额的敏感背景下,仍在持续寻求关键行业的关税豁免。这一局面既反映出部分经济体对美贸易谈判的迫切性,也凸显出结构性矛盾对协议达成的现实制约。

03

关税豁免

关于美国是否会将关税上调推迟至7月9日之后,特朗普政府释放出诸多矛盾信号。而在豁免对象的猜测中,乔希指出:“越南与韩国似乎完全符合豁免条件”,因其“正与特朗普政府谈判,但短期内难以达成协议”。

这一判断基于两国与美国的谈判现状:一方面,越南在纺织、电子产品等领域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而韩国作为半导体与汽车出口大国,与美国的贸易磋商涉及产业链安全等复杂议题;另一方面,双方谈判进程因市场准入、关税分摊等分歧陷入胶着,短期内难见实质性突破。

这种“谈判进行中但未达协议”的状态,恰与特朗普政府“暂缓加税以换取谈判空间”的策略逻辑相契合,也使两国成为当前豁免预期较高的经济体。

04

关税惩罚

乔希预测,特朗普政府或将针对部分贸易伙伴加征“反弹”关税。他指出,美方可能正酝酿一套“新方案”,其税率“低于此前设定的峰值,但高于当前10%的基准水平”。

图片

在惩罚对象的预判中,欧盟被视为最可能的目标。乔希分析称:“鉴于欧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及欧洲政治局势,欧盟始终处于困境。”这使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难以像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那样展现妥协姿态。更关键的是,双方“在谈判范围上仍存在显著分歧”——欧盟已备好报复性关税清单,这种对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乔希特别提醒:“尽管市场对特朗普未实施极端关税感到宽慰,但需铭记经典投资格言:过往表现无法预示未来结果。”这一警示直指当前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即便暂时避开了最高税率冲击,特朗普政府仍可能以折中方案重塑贸易壁垒,而这种“温和式强硬”或许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更隐蔽的长期影响。

(综合编译整理,非投资建议)

图片

关注更多相关报告,请扫码添加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