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249个独立日前夕,国会山以一场戏剧性投票通过了特朗普口中的“一项大而美的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简称“大美法案”)。这部预算调和法案在参议院以50:50的票数(副总统万斯投下关键一票)险胜,众议院以218:214的微弱优势通过,特朗普于独立日当天签署生效。法案不仅涵盖广泛的联邦支出调整,还为NASA注入了100.8亿美元,覆盖月球探索、国际空间站、火星任务,甚至包括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弗吉尼亚搬到德克萨斯的争议性计划。然而,这笔巨资与其说是对美国航天的深思熟虑,不如说是政治角力的产物——直接对抗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削减NASA核心项目的意图,暴露了行政与立法间的深层矛盾。
三体引力波深入剖析大美法案的航天条款,理性审视背后动机与潜在风险,聚焦其与特朗普预算提案的冲突,并结合媒体、专家和公众的反应,探讨法案对NASA及美国航天的复杂影响。
●法案的航天条款:雄心与争议并存
大美法案为NASA拨款100.8亿美元,覆盖八大领域,表面上是深空探索的胜利,实则夹杂着区域政治与政策矛盾。
月球门户空间站(Gateway):26亿美元全额资助这一国际合作项目,作为月球轨道的中转站,支持Artemis计划的持续人类存在。
太空发射系统(SLS):41亿美元用于Artemis IV和V任务的巨型火箭,法案虽允许未来引入商业火箭,但短期内仍依赖昂贵的SLS。
猎户座飞船(Orion):2000万美元建造第四艘飞船,确保Artemis IV及后续任务的乘员运输能力。
国际空间站(ISS):12.5亿美元保障2030年退役前的运营,并支持商业空间站的过渡。
火星通信轨道器(MTO):7亿美元通过商业固定价格合同,开发支持火星采样返回及未来载人任务的通信基础设施,需在2028年底前交付。
NASA中心升级:10亿美元用于五大中心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德州约翰逊航天中心获3亿美元,凸显区域偏向。
美国退役航天器(USDV):3.25亿美元用于SpaceX建造航天器,用于2030年后将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从轨道推入太平洋。
发现号搬迁:8500万美元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史密森学会的乌德瓦-哈齐中心搬至德州休斯顿,500万美元用于运输。
这些条款由德州参议员特德·克鲁兹领导的参议院商务、科学与交通委员会起草,德州的影子无处不在——从约翰逊中心的巨额拨款到发现号搬迁,无不体现克鲁兹和参议员约翰·科宁的政治影响力。然而,通过该法案并非一帆风顺。共和党内部对参议院修改版本的抱怨、民主党的全员反对,以及特朗普政府预算提案的截然相反,构成了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赌局。
●最新进展:执行中的不确定性
美东时间2025年7月4日,由特朗普签署后大美法案正式生效,NASA相关项目进展显示出短期稳定性。月球门户空间站开发稳步推进,Redwire公司近期成功测试了可展开式太阳能阵列(可展开式太阳能板,ROSAs),为站体供电提供了关键技术验证。SLS的第二代移动发射平台(ML-2)建设也在加速,为Artemis IV及后续任务铺路。ISS下一批官方乘员任务(Crew-11)即将发射(目标7月底或8月初),表明运营未受预算争议影响。然而,这些进展掩盖了更深层的裂痕。
法案预算调和机制使得资金独立于常规拨款,短期内为NASA提供了财政缓冲。但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原定于7月7日和7月10日审议的商务-司法-科学(CJS)拨款法案已推迟,NASA尚未举行听证会。这意味着大美法案的100.8亿美元可能是NASA在2026财年拨款前的唯一保障,而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如预算重新分配)挑战国会的拨款意向。NASA科学部门很可能是最大受害者,特朗普稍早前批准的FY2026提案已提议大幅削减天文和地球科学项目,大美法案的深空探索优先级策略可能进一步挤压这些领域。
发现号航天飞机搬迁计划更具争议性。德州政客宣称,2010年NASA授权法案“非法忽视”休斯顿,大美法案试图纠正这一历史。然而,运输发现号面临棘手难题:专用航天飞机运输机(Shuttle Carrier Aircraft)早已进博物馆,替代方案成本高昂且技术复杂。史密森学会和弗吉尼亚社区都在反对这一搬迁计划,公众情绪和舆论尚未完全发酵,但潜在的法律纠纷已初露端倪。
●与特朗普预算提案的正面冲突
大美法案的核心矛盾在于与特朗普提出的NASA预算提案形成针锋相对。特朗普FY2026预算提案主要包括:终止月球门户空间站,认为其成本高昂且非必要。在Artemis III后结束SLS和猎户座飞船,改用SpaceX星舰等商业火箭。缩减ISS利用率,减少货运航班、乘员规模和科研活动,仅保留支持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最低限度研究。
反观大美法案,26亿美元的门户空间站拨款、41亿美元的SLS资金和12.5亿美元的ISS支持,直接否定了这些削减计划。这种冲突不仅是预算数字的较量,更是航天理念的分歧。特朗普政府倾向于商业化、低成本的模式,寄希望于SpaceX星舰颠覆传统航天的高成本范式(川马口水战尚未影响)。而国会(尤其是克鲁兹等传统航天州的代表)更倾向于保护NASA的传统项目,如SLS和门户空间站,这些项目不仅承载技术遗产,还维系了数十个州的就业和经济利益。
这种分歧根源在于宪法规定的权力平衡。国会掌握钱袋子,有权决定资金流向,而行政部门负责执行。大美法案的通过表明国会暂时占据上风,但特朗普执政的历史表现显示,有可能通过行政命令或预算重新分配绕过国会意图。例如,2019年特朗普曾试图重新分配NASA资金以支持月球计划,引发争议。类似策略很可能在2026财年重演,尤其是在SLS和门户空间站等高成本项目上,行政部门可能拖延执行或优先资助商业替代方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美法案的深空探索重点可能牺牲NASA的科学任务。特朗普的FY2026提案已提议削减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后续维护和行星科学项目,大美法案未明确为这些领域提供保护。NASA科学部门历来是预算争夺的软柿子,科研成果(如系外行星发现)虽具全球影响力,但缺乏SLS或ISS那样的政治靠山。如果商务-司法-科学拨款法案继续推迟,科学项目的资金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公众与媒体反应:赞誉与质疑交织
大美法案通过引发了两级分化的反响。《华尔街日报》称其为“美国航天的救赎”,强调对Artemis和ISS的保障巩固了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航空周刊》则更谨慎,指出发现号航天飞机搬迁的8500万美元“与其说是航天投资,不如说是德州的政治胜利”。《休斯顿纪事报》援引科宁的表态:“发现号属于休斯顿,这笔资金纠正了历史的错误。”但民主党议员普遍沉默,折射出对法案整体的反对立场。
航天专家的评价同样两极。美国航天学会(AAS)赞扬火星通信轨道器(MTO)的7亿美元拨款,为火星采样返回任务铺平了道路。知名航天作家埃里克·伯格撰文称,大美法案是“短期的胜利,长期的隐患”,指出SLS的41亿美元延续了“成本失控的怪兽”,随着SpaceX星舰成熟,很可能让SLS在2030年前变得过时。他还质疑发现号航天飞机搬迁的必要性,认为这笔资金本可用于开发下一代探测器,而不是搬运古董。
X平台上的讨论尚未形成规模,但Reddit社区已出现零星热议。支持者认为法案确保了美国在月球和火星的战略优势,尤其是在中国空间站和月球基地计划的压力下。批评者则嘲讽“发现号”搬迁为“德州的炫耀项目”,认为搬家成本远超教育和科学价值。史密森学会的沉默令人不安,可能在酝酿发起法律挑战,捍卫发现号的现有归属权。
●理性审视:雄心的代价与风险
表面看,大美法案为NASA注入了急需的资金,稳住了Artemis、ISS和火星任务的阵脚。但理性审视却揭示了诸多深层问题。
昂贵赌注SLS:SLS每枚火箭成本约20亿美元,远超SpaceX星舰的预期成本(单次发射约1亿美元)。大美法案的41亿美元虽确保了Artemis IV和V,却可能拖累NASA的长期预算。星舰如果在2026-2027年实现可靠复用,SLS存续将遭遇更大质疑。法案的“商业选项”条款看似灵活,但未明确过渡时间表,NASA可能在传统与创新间左右为难。
科学项目堪忧:大美法案的深空探索优先级挤压了NASA的科学任务。行星科学(如欧罗巴探测器)和天文学(如LISA引力波探测器)在特朗普的FY2026提案中已面临削减,大美法案也未提供明确保护。NASA科学部门不仅是公众想象力的源泉(如哈勃望远镜的影响力),还是国际合作的基石,随着影响力减弱可能损害美国航天的全球声誉。
发现号搬迁被政治化:8500万美元的搬迁计划与其说是文化投资,不如说是德州政客的胜利。搬迁发现号航天飞机需解决专用运输机的缺失问题,很可能导致成本超支或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2011年NASA的航天飞机分配经过严谨评估,优先考虑公众参观便利性和可及性(史密森学会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休斯顿的展览价值能否超越这一标准,令人怀疑。美国航天飞机计划共建成六架,其中四架幸存并退役:发现号(Discovery)现存于弗吉尼亚州尚蒂伊的史密森学会乌德瓦-哈齐中心;亚特兰蒂斯号(Atlantis)现存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游客中心;奋进号(Endeavour)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加州科学中心;测试版企业号(Enterprise)位于纽约市无畏号海空博物馆。挑战者号(Challenger)和哥伦比亚号(Columbia)分别在1986年发射升空和2003年返航再入时解体,14名宇航员遇难。
商业化是把双刃剑:MTO和USDV的商业合同强化了NASA与SpaceX等公司的合作,也加深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SpaceX在USDV项目中的8.43亿美元合同外加大美法案的3.25亿美元,凸显在NASA生态中的主导地位。SpaceX因技术和测试受阻(如星舰多次爆炸事故),NASA月球计划可能延误。
●美国航天的未来:机遇与陷阱
大美法案为美国航天描绘了一幅雄心勃勃的蓝图:月球门户巩固了Artemis的国际合作,MTO为火星任务铺路,ISS的平稳过渡确保了低轨能力。然而,这幅蓝图实现之路充满陷阱。SLS和门户的高成本可能耗尽NASA的预算弹性,科学项目大幅削减威胁长期创新力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与国会的政策分歧为执行蒙上阴影,行政部门可能通过拖延或重分配资金来削弱法案效力。
更深问题在于美国航天的战略抉择。NASA是否应继续押注SLS这样的传统巨兽,还是加速拥抱星舰的商业革命?门户空间站是否值得26亿美元的巨资,还是应该优先开发月面基地?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美国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定位。中国计划2030年前建立月球科研站,印度和欧洲也在加速深空探索,NASA每一步都必须精打细算。
公众支持是NASA的生命线。大美法案支持发现号搬迁可能在德州激发航天热情,但如果被视为政治交易,象征意义将大打折扣。NASA需要通过火星采样返回、月球登陆等标志性成就,重燃公众对深空探索的支持,否则预算争夺将愈发艰难。
大美法案是NASA的一次喘息,也是美国航天的一次豪赌。它以100.8亿美元的巨资稳住了Artemis、ISS和火星任务的阵脚,抵御了特朗普政府削减的寒风。然而,这笔资金的背后是SLS的成本黑洞、科学项目的隐忧和发现号搬迁的政治算计。特朗普政府与国会的预算拉锯战远未结束,NASA的深空梦想将在技术雄心与政治博弈的夹缝中艰难前行。
关键信息索引:
TRUMP MEGABILL INCLUDES BILLIONS FOR ARTEMIS, ISS, MOVING A SPACE SHUTTLE TO TEXAS AND MORE
Congress puts billions for NASA’s Artemis back into Trump’s ‘big beautiful bill’
Trump's One Big Beautiful Bill bankrolls $85M Space Shuttle shuffle
Senate passes Trump’s megabill after pulling all-nighter
White House works to ground NASA science missions before Congress can act
House Republicans pass Trump's megabill, sending the package to his desk to be sig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