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发长文,通报涉大熊猫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首例刑事案件。 
文中提到:因受到严重网暴,部分工作人员患上了焦虑及强迫症,他们长期失眠、长期心情低落或短期暴瘦,部分工作人员变成非必要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的“社恐”,个别工作人员甚至需要遵医嘱服药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白某某为首的以造谣传谣、制造对立、引导网暴的流量主播最终受到了法律严厉审判,相信其他毒流量操纵者也必将为他们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公众对大熊猫的喜爱和担忧是完全能理解的,公众监督也是有必要的。但大熊猫保护是高度专业化的复杂生态课题,需要的是专业护航,用科学指导行动,而不仅仅是网络空间的情绪狂欢,不是连大熊猫基本知识都不了解的人,或者仅凭网络只言片语就“我认为”“我觉得”以及“你们应该”就能进步的。事实证明,正是保护科研机构和几代人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科研成果,才让更多喜爱大熊猫的人士有了自己的“心上熊”,让大熊猫这曾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白某某通过造谣“大熊猫遭虐待”牟利
2025年6月26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寻衅滋事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白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被告人白某某、徐某为增加人气、扩大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明知相关信息系不实信息的情况下,在某网络平台以直播、发布短视频等方式,捏造、散布某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虐待大熊猫、利用大熊猫谋利等不实信息,编造某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因违法违纪被抓捕等虚假信息,煽动网民对某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投诉、举报、辱骂,干扰和破坏了相关单位办公秩序,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生活。经公安机关鉴定,截至到案时,相关虚假视频累计播放545054次、转发1245次、评论9521条、点赞46404次。
法院认为,被告人白某某、徐某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综合考量本案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和两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悔罪态度等,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宣判后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被告人亲友、各界群众20余人旁听了庭审及宣判。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被告人白某某、徐某为增加人气、扩大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明知相关信息系不实信息的情况下,在某网络平台以直播、发布短视频等方式,捏造、散布某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虐待大熊猫、利用大熊猫谋利等不实信息,编造某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因违法违纪被抓捕等虚假信息,煽动网民对某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投诉、举报、辱骂,干扰和破坏了相关单位办公秩序,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生活。经公安机关鉴定,截至到案时,相关虚假视频累计播放545054次、转发1245次、评论9521条、点赞46404次。
法院认为,被告人白某某、徐某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综合考量本案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和两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悔罪态度等,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宣判后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被告人亲友、各界群众20余人旁听了庭审及宣判。
来源:江南都市报综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