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越南签署协议,是孤立中国的重要一步,中方3个月没买美国石油

图片

美国页岩油开采

日前,据彭博社报道称,中美官方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已经连续3个月没买美国石油了,这是近7年来,中方坚持不买美国石油的最长时间纪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买家的缺席给本就承受油价下跌压力的美国带来致命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消息公布的24小时前,特朗普刚刚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美越已经达成贸易协议,而核心条款却如利刃直指中国。“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货物”实施40%惩罚性关税,试图将越南从“中转站”变为“隔离墙”。

图片

越南工人在组装摩托车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不设置任何关税,允许美国产品毫无阻拦的进入越南市场。而即使是越南本土生产的商品,也要被征收20%的关税。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是一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越南选择用“自残”的方式“苟延残喘”。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越出口近460亿美元,越南同期对美出口近500亿美元,换句话说,越南出口额超七成都是由外企贡献的,这也印证了“中国供料,越南组装,出口美国”的供应链确实存在。

而40%的关税意味着,参与组装的越南企业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特朗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阻止所谓的“中国贴牌产品”进入美国,但事实情况是,受冲击最大的是越南本地的制造企业。没有了原料,就没了产品,而继续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意味着要不亏本做生意,要不就涨价失去竞争力。

图片

义乌物流中心的工人

对中国而言,如果只有美越达成此类协议,完全不值得担忧。但是,如果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类似协议,就会形成一种局面。与美国签约的国家之间实现“关税互免”,例如从韩国进口原材料,在越南生产的产品,不需要支付40%的关税。

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中国被“孤立”,甚至被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这才是特朗普的真正意图。所以说,越南,只是特朗普孤立中国的第一站。而中国拒购美国石油,直击美国软肋,也是利用“能源打击”逼迫美国停止对中国的孤立。

图片

越南的一家鞋店

在失去中国市场后,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就得去寻找新的市场,避免产能过剩,但同时又得面临油价大跌的现实。这种恶性循环可能导致多家页岩油生产商停工、破产、继而引发行业震动。

美越协议与中国石油断供的对抗,表面是关税数字的较量,实则是两种全球化理念的生死博弈。中国在利用能源进行反击的同时,也在利用“品牌本地化”等途径突破特朗普的封锁。而越南的困境警示世界,在霸权逻辑下妥协求生,终将丧失发展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