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50多天后,莫迪政府还是忍不住“动手”了,2亿巴基斯坦人陷入危险境地。
印巴冲突暂停50多天之后,莫迪还是没忍住“动手了”。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由于连日的降雨,导致印巴边境水位急速上涨。在这样危急时刻,印度却决定“开闸泄洪”,这使处于下游地区的巴基斯坦,直接陷入了危险之中,极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印度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预防水患发生,并提醒当地居民远离水源。只不过,不知道莫迪当局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会给巴基斯坦带来了什么?
实际上,自从印巴新一轮冲突以来,印度就多次威胁要“开水闸”,就在4月底,印度就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打开了克什米尔地区的水闸,导致巴基斯坦洪水大发。
很显然,水电站已经变成了印度对付巴基斯坦的“新式武器”,这种以“天灾”为借口,对邻国施加政治打压的做法,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人之常情来说,都是放不上台面的。
不得不说,莫迪政府这种先“断水”再“泄洪”的做法,让巴基斯坦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对于这样的做法,莫迪至少表达出了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控制水权,以达到控制整个克什米尔的目的;其次,延伸两国冲突的“战场”,由军事对抗转变为水权争夺战;最后,试探国际社会的态度,包括中国、美国以及周边邻国。
长期以来,印度都将中国默认为巴基斯坦的“大哥”,因为中巴都和印度存在领土争端,两国也都因为此事和印度发生过不愉快的摩擦。再加上前不久的印巴空战中,印度惨败在中国出口的战机之下,使得印度非常忌惮中国对于印巴冲突的态度。如果中方对巴基斯坦“袖手旁观”,那么印度绝对会加大行动力度。反之,则会有所收敛。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防长会破天荒的来华参会的原因,他们要的就是中国的明确态度。但实际上,无论中方对此事的态度如何,印度这种开闸泄水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印巴局势再次紧张,甚至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就在2亿巴基斯坦人民面临巨大困难之际,中方则及时的送来了“定心丸”。据报道称,在印巴冲突后不久,中方帮助巴基斯坦建造的莫赫曼德水电站,就开始正式动工了。这条大坝一旦建成,印度再想用水电站“拿捏”巴基斯坦,就有点困难了。
与此同时,在前不久的上合防长会议上,巴基斯坦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继续大力购买中式装备。这足以说明,中国先进又便宜的武器,确实让巴基斯坦尝到了甜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莫迪这次做得实在是有点太绝了,完全不讲情面。接下来,巴基斯坦方面会使用哪种“复仇”手段,还有待观察。
在国际政治中,谈判这个选项其实是有“先决条件”的,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有足够的话语权,对方也才会认真听。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还需要继续壮大自身实力,从而让印度真正的“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