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雍华郡”小区,业主林女士带着女儿在小区花园玩耍。
这个曾因资金短缺、面临延期交付的楼盘,在漳州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多方协调下,将项目纳入“白名单”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合规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助力保障房地产项目施工进度和顺利交付,不仅实现100余套住宅全交付,更探索出化解房地产风险的新路径。
破冰:政银企联动破“死结”
时针拨回2024年夏,“雍华郡”项目在炎炎烈日中显得十分冷清,仅有部分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受外部环境影响,项目方资金回笼缓慢,导致项目资金缺口高达3500万元,无法满载开工。
“当时施工现场人员稀少,盖楼进度显著落后预期。”漳州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伊跃峰回忆道,这个涉及100户家庭的民生项目,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转机出现在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后。
漳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住建部门成立专班,创新打出“银企推动,政府牵头修复”组合拳,旨在通过协调机制拯救项目合规但资金困难的楼盘。
“就像给危重病人装上心脏起搏器。”华南地产负责人吴先生比喻道,“资金活水定向支持,这种精准介入方式既保全了资产又激活了机体。”
攻坚:资金闭环破解“项目建设难题”
资金断流是最大难题。在漳州金融监管分局推动下,全省首个《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细则》应运而生。
“我们设立专用账户,实行资金封闭管理。”漳州金融监管分局统信科科长林志超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示资金监管系统,所有购房款、按揭款实时进入指定账户,工程款支付需三方线上审批。
“就像给资金流动装上GPS,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林志超表示。
面对3000多万元楼盘资金缺口,漳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中国银行两个月内完成授信、放款,为停滞已久的项目按下“重启键”。
新生:制度创新筑长效机制
资金一到位,项目工地立马重现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队昼夜赶工,短短3个月内就完成了外立面装饰、水电管网等收尾工程。3月21日,“雍华郡”项目完成了首次登记。随着一本本不动产权证陆续交到业主手中,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不仅是保交房,更是保民生、保稳定。”伊跃峰表示,通过建立预售资金与开发贷联动监管、“白名单”封闭管理等制度,全市45个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达98.39%,带动房地产贷款余额环比增长4%。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鲍曼君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王雪莹